法王新闻 | 2021年11月

一心講堂 「菩提道燈論」第十四課 :暇满人身难得(下)

点击图片切换大图/小图

時間:2021年11月14日晚上7:00(北京时间)

法王中文讲课音频

大家好,今天是一心讲堂【菩提道灯论】的第14课。

上堂课中首先我们了解了,学习下士夫法门的必要性。那么下士夫的法门总的来 说,可以分成前行和正行两个阶段。在前行当中,又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解说:暇满人身难得和依止善知识。 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不仅是下士夫的前行,也是整个三士夫修道的前行。

虽然说,往昔不同的上师,各有各的引导方式,但是我们这次课程,就把「暇满人身难得」作为切入点,开始讲起。

总的来说,暇满人身难得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说明。第一、什么是暇满?第二、暇满人身的作用和优势是什么? 第三、它为什么难得呢?上堂课当中,我们讨论了第1个问题:什么是暇满?然而就算了解了暇满,知道了我们具备的条件和所在 的处境,可是不知道它的利用价值,也没有太大意义。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暇满人身的作用和优势是什么?

■ 苦乐参半的人身,适合修行

按照佛经里面的说法,并不是每一种生命形式都适合修行。比如在佛教宇宙观当中,四大部洲里面,只有东南西三个部洲的人, 有能力修持佛法。而在天人当中呢,只有那些曾经在过去世精进修行,留下了非常深厚的佛法熏陶的欲天,才有可能去修行。 除此之外,所有其他色天、无色天等各类众生,以现有的身心和状态,是无法升起道心的。

点击图片切换大图/小图
弟子书

古印度月观论师所写的 《弟子书》中说:「如来道所依,能引导众生,是由人身得,心力广大故。道非天非龙,亦非非天得,非金翅持明,非腹行似人。」

意思就是说,因为人心力量巨大,所以我们人类的身体,对于那些行持如来道,以六波罗蜜引导众生的菩萨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既不是天人,也不是龙族,不是阿修罗,或者任何其他种类的众生。

Bamboo评论:记得2016年身无分文从成都一路乞讨、捡垃圾、搭车、徒步到西藏时,在四川的雅江还是林芝,记不太清,在少有住户的乡间徒步了很久,招了好几次手却没有小车肯停下来,眼看天就要黑了。这时,一个男的,从 摩托车上下来,撅起嘴,做出一副要亲亲的样子,把Bamboo吓得,不顾一切地冲到路边挥手拦车,想着无论如何都要让飞驰的车子们停下来。而那一刹那,目力所及范围的路上所有的车子竟然都同时瞬间停了下来,就连早就开过去的车子也如此, 记不得是五六辆、还是七八辆,司机们显然都傻住了,面面相觑,不知道车子为什么自己停了。Bamboo就选了一辆有一对夫妻开的小车搭上开到了附近比较热闹的县城,人多的地方露宿会比较安全。所以,当心力一旦爆发出来,像电影《Lucy》里的场面都是可能的。

而随着忍辱、精进、禅定等六波罗蜜的修持,心的力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佛经上说的“可使日月轮堕落、妙高山王倾倒”都是可能的。当然Bamboo就一点点小鸡小鸭的心力,还被大宝封住了。免得Bamboo这个做事简单粗暴的家伙,闯出大祸来。

这些说法可能从道理上,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一旦放在现实生活 中,无论是四大部洲,还是非人、天人,感觉上都有点遥远,很难立刻产生共鸣。所以,我们就试着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想一想 人身的价值是什么?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利益? ——苦乐参半的人身,适合修行—— 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自己的处境。可能很多人对身边的环境已经都太熟悉,甚至感到麻木了,所以要换个角度,从一种更大的事业 来看看,我们到底生活在一种什么样得境遇之下呢?

从我们所处的社会角度来讲,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和平年代,既没有战争饥 荒,也没有天灾人祸。没有极度的痛苦和煎熬,算是过得安稳舒适。那么再从温饱的角度来讲,可以说是不愁吃穿。纵然日常生活 中也会有很多压力责任,或者身不由己。虽然快乐的时光不少,但也谈不上事事顺心。所以总的来说,算是喜乐参半。

然而就是这种时而痛苦,时而快乐的人生,带给我们一个巨大的优势。什么优势呢?它能让我们有时间,又有动力去思考,然后去反问自己,我们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

实际上,这就是佛法修行的 动力和源泉。所以说假如每天的生活都是痛不欲生的话,是不可能有任何精力和机遇去思维观察的。 反过来也是如此,如果每天 的生活太舒适安逸,像在童话故事里面一样,那也不会产生想要从中抽离出来的念头。谁想从美梦中惊醒呢?

所以从六道的角度 来说,投生在三恶道或者天界,都是不可能去好好修行的。正是这种苦乐参半的人生,才是学习佛法最好的沃土。有苦有乐, 有忙有闲,有思考的能力,也有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机会,刚刚好适合修行。所以我们说,生而为人,是六道之中,最好的 修行状态。不仅人生的状态,给了我们很大的机会去修行,而且我们的这副人身,也是最好的工具和载体。比如说因为我们有了这 样的身体,就可以去布施顶礼,帮助其他众生。而我们的语言能力,让我们可以去持咒念经,广传佛法等等。所有这一切善业, 都是要我们身体力行,才能去积累和完成的。而相比之下,这些无形的众生们就很难做到。

不仅如此,我们的感官功能,让我们 可以去聆听法教,或是去实践一些禅修的方法;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能够去进行各种观想和观修;而大脑的思维模式和 记忆力,让我们可以去思辨、参悟佛法的内容,让我们不仅可以充分理解,而且能将真义融入自心。

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观察,都不难发现人身的能力和作用,都完全不具备的,所以说是望尘莫及。

■ 人身可以持戒

除此之外,人身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可以持戒。这是什么意思呢?刚才我们讲到,只有三大部洲的众生,才可以 形持佛法,不仅如此,也只有他们才可以持戒。为什么说持戒这么重要呢?因为只有戒律清净,才有可能获得暇满的人身。
点击图片切换大图/小图
大方便佛报恩经

那么这里的戒律,特别指的是十善戒,同时也包括别解脱戒。按照灯论中的说法,菩萨戒也是如此。有关戒律方面的内容,在后面 的课程中会再做讲解。总之只有通过人身,才能够有机会持戒,在《大方便佛报恩经》中是这么说的: 「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 道而言, 唯人道得戒,余四大不得。如天道以著乐故深重,不能得戒。」

这里的「波罗提木叉戒」,指的就是「别解脱戒」。意思就是说:只有投生人道才能得戒。经文当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就不念原文了, 用白话来讲一讲。

在佛陀时代,目犍连尊者的一位弟子得了病,于是目犍连就以神通飞到忉利天,去找耆婆帮忙。耆婆生前是一位 名医,也是目犍连的弟子,死后投身到了忉利天,所以目犍连就特意飞到天上去找他。到了天界的时候,刚好赶上天人们成群结队 的前往欢喜园, 而目犍连尊者就站在路边,所有天人一一地从他眼前走过,可是那没有一个人顾得上看他。耆婆在人群的最后面, 也正好赶过来,他看到目犍连在路边,于是就挥了挥手,可是却没有停车,车子直接从尊者前面开了过去。这个时候目犍连心想: 他原本是我的弟子,如今享了天福,感受到了天乐,却忘失了本心。于是随即就用神力,强行让车子停了下来。车一停耆婆便走下 车,恭敬的向目犍连行了一个礼。而目犍连就各种责备他,说他这样做实在不妥。耆婆听后回答道:“念我曾经是您的弟子,所以刚 才向您挥手致意,您看看其他天人有人向您打招呼吗?做天人太享受太快乐了,其实心中并不自在,所以才会如此。”然后目犍连 就问耆婆,“我的一个弟子生病了,应该要如何医治?”耆婆答道:“只有断食才行。”(Bamboo批: Bamboo一般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不管它,过不了多久,可能一两天,就自己好了。但如果好多天都不好,感觉挺不下去时,就会认真持几天过午不食,再念念药师经和药师咒,就马上好了。 但有时Bamboo也会只吃一顿早餐的练断食,感觉比吃早、午两餐,要不觉得饿。)

点击图片切换大图/小图
大方便佛报恩经

所以在经文的后半部分,佛陀是这样解释的:「凡受戒法,以勇猛心,自誓决断,然后得戒,诸天著乐心多,善心力弱,何由得戒? 饿鬼以饥渴苦,身心烧然,地狱无量苦恼,种种楚毒,心意痛著,无缘得戒。畜生中以业障故,无所晓知,无受戒法。虽处处经说 龙受斋法,以善心故,而受八戒,一日一夜得善心功德,不得戒也,以业障故,以四天下而言,唯三天下。阎浮提、拘耶尼、弗婆提, 及三天下中间海洲上人,一切得戒。」

所以说不管是我们外在的身体,还是内在的精神,思维能力等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条件,都让我们拥有了其他众生所不具备的优势, 不仅我们行善持戒,还可以闻思实修。所以说无论是我的人生、还是人身,都是修学佛法最好的状态和载体。

■ 人身为什么难得

那么我们大概了解的人生的用途和优势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第3个问题:人身为什么难得?获得暇满人身真的很不容易吗 ?

按照波多瓦大师的说法,难得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说明:本质难得;因缘难得和比喻难得。首先我们先来讲本质难得,也叫做数 量难得。简单来说就是从概率上 拥有暇满人身, 成为一名修行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那么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有一个 前提我们必须要明确,什么前提?就是要清楚和确定自己的首要任务是一名佛法修行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对于修行者 来说,才能正确理解暇满人身为什么难得。

那怎样才算是确认自己是修行者呢?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都随时随地扮演着很多角色。比方说在公司职员的同时,又是父 亲、又是孩子、又是兄弟、又是好友等等,总之一人分饰多角。然而在这里面,我们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佛法修行者。

实际上在皈依三宝、发心修行、立志成就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是一名修行者了。而这种身份,完全不同于其他任何身份。为什么呢? 因为佛法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而是需要生生世世,持之以恒的去行持的事业。它的目标,所要解决的 问题超越了生死,甚至超越了时间。也许其他那些身份,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情况相互切换,但是作为修行者,是不能切换的。 无论我们什么年纪,身在何处,就算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也改变不了我们是一名修行者。因此应该随时记得,自己是一名佛法修行 人。那么佛法就是人生的主旨。

如果可以实实在在的这样去想,那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自然而然的把佛法作为大背景来 考量。这就好像一位母亲,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不由自主的为自己的孩子着想,把自己的孩子作为一切事物的重中之重。 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位修行者,时时刻刻想到的应该是佛法,把佛法作为一切事物的前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说,我们生 活中所有其他的身份,都应该建立在修行者这个基础上,所有事物都应该排在修行之后,能做到这样,才算是名副其实的修行人。

当然这里有一个重点我们要了解,佛法作为一切前提,所有事物都排在修行之后的,意思不是说,为了修法就不能合群,不能正常 的生活。 修行佛法,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训练,而融入在生活当中的修行。意思是我们随时根据佛法的教授,来调整和敦促 自己的行为和状态。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要去独立思维、自己琢磨,通过人生中,生活里面的各种经历和细节,去发现和领悟佛法 的内容。换句话来说的话,要让法教在我们心中主动的生起,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佛法应该从我们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一种认知 和认同,而不是把经论当中的内容,硬生生的灌输到脑子里面,这是填鸭式教育,学佛不是这样的。上师和经论都只是引导,重点 是要我们自己去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就好像一道数学证明题,佛法教授的内容就像这道题的结果。等式的右边我们要做的是要 去证明这个结果。而这个证明的过程,才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所以,比如说,我们现在讲「暇满人身难得」,这是一个答案,我们不能 去死记硬背,或者强行把这种概念附加给自己。重点在于我们要自己去体会这件事情,然后由衷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 生起这样的一种想法和观念,这才是最重要的。

■ 修行到底是什么

那么,修行到底是什么呢?从本质上来说,佛法的修行是精神的训练,就跟运动健身是一个道理。 健身锻炼的是物质世界的自己, 而佛法修行是对内在世界的训练。一种内观的修持。换句话说就是朝里面看,看向自己内心的训练。

那方法是什么呢?如果要看 外面的世界,我们用眼睛以及各种感官去体验经历。但是如果想看清自己,目的是修心的话,那就需要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体会 和感知。

但是有一个问题,这跟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节奏都恰恰相反。现在的社会可以说是物质的社会。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快, 终其一生的去追求那些可能自己也不太确定的目标。从求学到毕业,从工作到家庭,最后大半辈子一晃就过去了。基本上是盲目 的去跟着时代社会,跟着周围的人和环境,走过了一生。在这样的忙碌当中,都没有来得及停下脚步来看一看、想一想,我们到底 做的对不对,有没有意义?

那么现在当我们终于决定 暂停一下,去思考和寻求一些答案的时候,其实佛法的修行就已经开始了。 随着老师教导的方法一步一步耐心的坚持修行,试炼自己的心,直到有一天,我们的心就会达到一种即柔软又坚韧,即强大又温暖 的状态。这就说明,修行有了效果,佛法融入了自心。(Bamboo批:Bamboo的心就已是这样的状态。记得以前自己的心被父母伤得彻底冰冷,按某个高中同学的话来说,是 千年的寒冰。)

所以说修学佛法的第1步,就是要静下心来,把目光收回来,不看世界不看别 人,只看自己。就像对着一面镜子一样,去观察自己。如果连自己的条件和状态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搞得清楚自己的心,那就更 别说是修心、修行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先讲暇满人身难得,这就是认清和了解自己的第一步。

那么想要了解暇满人身多么难得,首先我们要来看看,仅仅是投生为一个普通的人身,就多么的不容易!

《杂阿含经》中有这样一 个故事。一次佛陀在给孤独园的时候,随手从地上抓起来一把土,然后就问众人:是我指甲里的土比较多呢?还是大地上的土比较 多?大家回答:世尊指甲里的土太少太少了,大地的土太多太多了,这两者比起来,根本没有可比性。于是的佛陀说道:我指甲里 面的土,就好比有形的众生,只有那么一点点,而那些细微,细小到看不见的众生,就好比大地上的土一样多,数也数不清,同样 的道理,那些生而为人,死后再次能够投生为人的人,少得像指甲里的土一样。而世世都投生在地狱、畜生或者饿鬼的众生,多得 就像大地上的土一样。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前生和后世都能投生为人的可能性,就跟指甲上的土和整个地球上的土相比较一样。 如果大家仔细用心想一想,应该能体会到,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概率。

那么在六道之中,能够投生为人就已经这么不可思议,但要是再想投生成暇满人身,成为佛法修行人,我觉得这个概率,可能已经 没有办法用数字来形容。

在一些教言里面就阐述了不同种类的人身,例如有很多人身属于平凡人身,都是那些不太了解善恶取舍, 对人生也没什么太高追求的人。再比如说,行恶的人身,像屠夫、猎人、杀手等等,而在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身当中,只有暇满 人身才是唯一适合修行佛法的一类人。

■ 密勒日巴的故事

说到猎人,有一个密勒日巴的故事很有名,可能很多人都听过,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都知道密勒日巴常年在山洞里独自 修行,有一次他来到了西藏和尼泊尔的一个交界处,找了一处山洞住了下来,现在这个地方属于尼泊尔的马南地区。

有一天密勒日巴 突然听到山洞外面传来猎犬的叫声,接着就是一声巨响,于是心想:这里一向是寂静,是禅修的佳所,难道今天来了障碍了吗? 想着想着就走到洞口前面的开阔处,坐在一块巨石上面。一会儿的功夫,只见一只黑鹿,汗如雨下、惊恐万分的样子,慌忙跑到 尊者前面, 密勒日巴一看,马上生起了悲心, 心想:多么温顺的一头鹿,纵然从未伤害过他人,如今却被追赶,害怕成这个样子, 实在太可怜。于是就向黑鹿唱起了道歌。听说密勒日巴很擅长,也很喜欢唱歌,所以经常唱道歌。他的悲心和歌声感动了黑鹿,也 抚慰了它的痛苦和恐惧, 黑鹿不禁流下了眼泪,乖乖的走过来,安静的卧在尊者的左边。

这个时候密勒日巴就想:刚才听到了狗叫,估计那条狗已经就在不远处。正想着的时候,只见一只棕红色的猎狗气势汹汹的向黑鹿 狂奔过来。密勒日巴想:如果能平息它的怒火,那该多好。于是心中充满慈悲的对它唱起了道歌。这次的歌声了也同样感动和安抚 了猎狗,他摇着尾巴走过来,舔着密勒日巴的衣服,然后就卧在了尊者的右边,两个爪子乖乖的放在前面。就这样一只鹿和一条狗, 一左一右,像母子一样安详平静的趴在密勒日巴两侧。

这个时候,密勒日巴又想:在他俩后面,一定有个猎人跟著,估计很快就要到了。结果不一会儿工夫,只见 一个身材魁梧的猎人,手里拿著弓箭,气喘吁吁、大汗淋淋的跑过来, 眼露凶光,一副傲慢凶狠的样子。他看到鹿和狗,竟然那么温顺的卧在尊者两边,立刻就想:「一定是这个瑜伽士搞的鬼!」於是就气冲冲的说道:「你们这些禪修打坐的人,简直是无处不在!不管我是在高山上打猎,还是在湖边捕鱼,到处都有你们!我看你们这些瑜伽士,死一两个也没什么关係!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布衣能不能挡得了我的箭!」

说著就拿起弓箭,准备射向密勒日巴。这个时候密勒日巴就想:「对动物说上几句法,牠们都能有所感化。他是一个人,我要是对他说几句法,他应该也能听得懂。」於是,就对猎人说道:「先别著急射箭,听我唱一首,再射也不迟!」於是,就唱了一首道歌。歌词大意是说:“佛陀说人身难得,可是今天见到像你这样的人,也不觉得有什么难得。降伏外敌没什么用,今天是降伏自心的时候!”虽然歌词的内容,这个猎人没太懂,但是他觉得鹿和狗这两者,向来都是绝对不可能共处的,如今却像母子一样和睦相处,实在令人费解。此人一定有些过人之处!

於是,他就走进尊者住的洞穴,仔细查看了一番,想要瞧瞧这到底是何方神圣。结果洞里面,除了一些蕁麻草之外,一无所有。这个时候,他心中不禁生起了一丝信心,就对密勒日巴说道:“请问您是哪位上师?师承何人?修的是什么法?谁在照顾您?我能不能跟随您修行?”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於是,密勒日巴就又唱了一首道歌,作为回答。意思大概是说:「我是密勒日巴。帝洛、那洛、马尔巴,是我的上师;雪山土山,是我的住处;岩羊和鹿,是我的家畜;兔猻狗狼,是我的守门犬;日月星辰,是我的风景;神魔仙人,是我的邻居;猿猴和熊,是我的玩伴;光明快乐,是我的陪伴;蕁麻野草,是我的食物;山泉池水,是我的饮料;气脉明点,是我的衣服。你要是觉得这些都适合你的话,就来跟著我学习吧!」

猎人听后,看到尊者所说和他所见的状况完全一样,心中备受感动。随即,恭敬的顶礼尊者,而且把弓箭、猎狗和全身家当,悉数供养给了密勒日巴,并请尊者慈悲摄受他们。后来,这个猎人成为密勒日巴的八大弟子之一,叫做猎人日巴。

■ 获得暇满人身,成为修行人的可能性

所以说,我们能够投生为人道的机率,已经是微乎其微;而又能在各种不同的人身当中,获得暇满人身,成为修行人的可能性,基本上就是微小到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我觉得很多人,体会不到人身难得的主要原因,是看问题的角度或眼光不够远大,所以才意识不到自己有多么与眾不同。

假如我们只是看看周围,尤其只看到身边的几位道友,那「暇满人身」就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如果把心放大,眼光放远的话,就会发现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

我们来想一想,现在全世界一共有七十八亿人。这么多人里面,信奉其他宗教的,全部加起来已经不是少数;而剩下的人当中,按照如今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无神论者,这些人里面,有相信自己的、有相信及时享乐的、有相信科学的,还有相信金钱,形形色色。总之,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全人类的角度来看,那些对佛法有信心,而且充满正信的人,绝对可以算是少之又少。而在这个基础上,又决心修行,而且追求究竟解脱的人,更是难上加难。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把眼光放得更大来看,地球上的修行人,就已经是这么难能可贵,如果要再扩展到整个宇宙去计算的话,那修行佛法的生物,又有多少呢?

如果按照佛教中的宇宙观,用六道来估算的话,首先,地狱和饿鬼有多少眾生先放在一边,天人、阿修罗也暂且不谈,就说傍生,仅仅在这个地球上,就有多少动物呢?而在这数也数不清的飞禽走兽里面,我们可以生而为人,还是一名修行人,这个概率是多少呢?可能是亿亿亿万分之一吧!反正我的数学也不是很好,也算不大清楚。

总之,在这个概率里面,再算上地狱、饿鬼、天界等等,所有六道眾生,把整个宇宙的眾生全部算起来的话,能够成为佛法修行者的概率,可能就小到小数点之后,多少个零都数不清了,这个数字应该已经超过我们的理解范围了。

所以,平常我们在想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是看著自己眼前、周围的几个人,这样不会觉得有什么难得之处。我们必须把眼光放远,站在一个整体的、具备一切可能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准确的瞭解到真实情况,才能知道自己为何人、身在何处。这是一种拥有自知之明的智慧。

其实,就算是在平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随时体会和观察。比方说,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无论是一栋居民楼,还是一个住宅区,所有住户当中,有多少人是相信佛法的呢?其中又有几个人愿意去行持呢?再比如,我们走在商场里面,周围那么多人当中,有几个算得上是修行人呢?又比方说,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们把草丛、树林里所有昆虫、小鸟等等,每个眾生都算起来的话,其中修行人的比例又有多少呢?

佛经里一句名言:「人身难得,佛世难遇。」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人身有多么珍贵的时候,就想想这座城市里的人,或者整个国家的人,乃至全世界、所有六道眾生的时候,可能稍微就能体会到一些与眾不同了,一下子就会有一种,脱颖而出的感觉。

■ 获得暇满人身的因缘:持戒清净

以上,第一种难得「本质难得」,是从概率的角度来讲。第二个「因缘难得」是告诉我们,从因缘的角度来讲,暇满人身是多么不容易。

刚才我们讲到,人身的用处之一,是可以持守戒律,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的话,也只有持戒,才能有机会投生善道。

持戒清净和获得暇满人身,这两者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戒律的清净,实际上靠的是身体和语言的持守,所以持戒的果报,就是能够得到暇满人身。这就好比想要获得财富,就要先去布施;想要结交善友,就要修持忍辱。所以,经论当中说,如果想要投生善趣,最根本的成因,就是持戒清净。

Bamboo评论:2014年7月,Bamboo以出家为由,去单位办了辞职。但实际的原因是,Bamboo觉得自己的水平,当这个三本的大学老师,是误人子弟。一来,无线通信专业本来就是阳春白雪,根本不适合这些本来基础就很差 的三本学生学;二来,自己也没有什么实际水平,按照系里安排的教学大纲和课本来照本宣科,根本就是浪费这些学生的时间和金钱,误人子弟。因为大宝教的四共加行之因果业力,让Bamboo根本不敢再为了 大学老师的空名,造如此巨大的恶业。这就是Bamboo宁愿会饿死,也要辞职的原因。

结果刚办好辞职,就被父母联同老家的亲戚们绑进了精神病院,被关至绝望,数次逃跑,又被抓回。但也因此被母亲要回了学校的编制和辞职时怕没钱付款,退掉的经济适用房,被按了个长期请假的名头,从此不用上班,白拿工资。在逃脱了母亲的掌控后,成就了现在的暇满人身。

当时母亲找了一位精神病专家来老家看准备开素食餐馆的Bamboo,问Bamboo辞掉大学老师,开餐馆的原因,Bamboo答:“十八般武艺,要样样精通。”而现在,Bamboo世间、出世间的技艺,虽不曾洋洋精通,但至少都过得去。也算是实现了当时定下的目标。

当你要从恶道上回转,想走善道时,必然要承受极大的障难和痛苦。所以成就暇满人身,的确不容易。

根据《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说法,想要获得暇满人身,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以清净戒律为基础;二、以布施、忍辱等为助伴;三、以清净愿力来连结。

这里的戒律,指的是「十善戒」。一般来讲,很少人听说过十善,就算知道,又能够做到的人,更是为数不多。然而,就算做到了,也只是远离了八无暇而已,想要得到十圆满,需要再以布施、忍辱作为助伴。所以,能够断十恶,又可以行持布施、忍辱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但是,就算全部都做到了,也不能保证可以获得暇满的人身,为什么呢?因为还要依靠愿力。如果愿力不足,即便行了善,也无法把这些善根,转化为暇满人身的成因。

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的人就知道,行善的人不多,作恶的人不少,尤其如果是对一位菩萨生起了瞋恨心,那就要在恶趣之中承受一劫之久的痛苦。而恶趣的眾生,由於处境、状况的关係,通常都会继续造恶,属於恶性循环,这么看来,基本上就很难再有出头之日。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基础、助伴和愿力,三个所需条件,那真的就是万劫难遇,不可思议的任务了!因此,如果投生到了恶趣,别说获得暇满人身,就连听到这个名词,都已经不太可能了。(Bamboo评论:只是对一位菩萨起了嗔恨心,果报都尚且这么可怕。不要说那些实际做了一堆加害菩萨之事的人了。业力达到海啸级别时,根本不用等到来世,现世就会立刻成熟,不管这个人或这个国家有多么大的权势。

所以,噶当派大师内鄔苏巴曾经说过:“用现在这副暇满人身来成就佛果,跟从三恶道中转生善道人身,这两者相比起来,前者要比后者容易百倍,甚至千倍。”所以,用我们现在的人身来成就佛果,是最容易、最接近的。那么这就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讲,暇满人身非常难得的原因。

第三种难得,就是通过比喻来说明。

点击图片切换大图/小图
杂阿含经

佛陀告诉过我们不少的比喻,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盲龟浮木」,在《杂阿含经》中是这样说的: 「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阿难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或至海西,南、北四维围绕亦尔,不必相得。 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於彼。」

简单来说,假如所有的陆地都变成海洋,那么在这么大的海面上,随风漂浮著一块木板,木板上有一个小洞。在海里有一只盲龟,寿命无限,每一百年从大海里探出头一次。它探出来的这一下,能遇到这个木板,而且穿过上面那个洞的机率,基本上可以说小到没有,而我们能够得到这副人身的机率,比这个还要小。

点击图片切换大图/小图
大乘庄严经论

在马鸣菩萨所著的《大乘庄严经论》里面,引用了这个盲龟的故事,而且在后面写道:

「我昔闻有一小儿,经中说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时此小儿,故穿一版作孔受头,掷著池中,自入池中,低头举头欲望入孔,水漂版故不可得值。即自思惟,极生厌恶,人身难得。佛以大海为喻,浮木孔小盲龟无眼,百年一出,窬难可值。我今池小其版孔大,复有两眼日百出头,犹不能值,况彼盲龟而当得值。」

马鸣菩萨听说,曾经有个小孩,听了盲龟的故事之后,就自己找了一块木板,打了个洞,扔到池塘里,然后自己跳进去,想要试试能不能做到在水里从木孔中钻出来。结果,无论他怎么试,根本做不到。因为水的流动,会让木板一直漂走。於是他就想,佛用大海作比喻,而我呢?池子小、木孔大,还有两只眼睛盯著木板,这样都穿不过去,更何况是一只盲龟,在茫茫大海上,百年才出一次头。这怎么可能做得到?所以,人身实在是太难得了!

在藏文「甘珠尔」里的《难陀出家经》当中,也有一个比喻。拿一根针,把针孔朝上,然后扔一把芥子。如果有芥子,能正好掉进针孔里,这个机率就是能够获得暇满人身的机率。

点击图片切换大图/小图
提谓经

另外,在《提谓经》中也有这样的一个比喻: 「如有一人在须弥山上,以纤缕下之。一人在下,持针迎之。中有旋嵐猛风吹缕,难入针孔。人身难得甚过於是。」

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站在须弥山顶,往下面扔丝线。另一个人在山脚下,拿著针接应。他们两人中间,狂风乱作。那么得到人身的机率,比在狂风中,丝线能刚好吹进针孔的机率还要小。这个比喻如果换做现在,就好比从珠穆朗玛峰山顶,往山下扔丝线,狂风大作的时候,能不能吹到山下八千多米之外的针孔里,基本上可以说是,机率差不多为零。所以说,暇满人身比这个还要难得!

不仅佛陀讲过很多比喻,后来有很多高僧大德,也都试著告诉我们,暇满人身有多么不可思议!

一次,波多瓦大师在讲法的时候,是这么来形容的:比如现在我们面前,有一只小虫子从地里钻出来,然后向我们合掌,唸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会不会觉得特别神奇?简直不可思议!同样的,我们在三恶道里面辗转流荡了很久很久之后,现在终於有机会得到了暇满人身,而且还能够修持佛法。此情此景,比那只小虫子合掌唸佛,还更让人难以置信!

讲了这么多比喻,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如果能够站在一个更全面、更加深刻的角度去看问题,也许我们就不难发现,生而为人,获得暇满人身,又能成为一名佛法修行者,是一件多么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现在就实实在在的,在我们身上发生了!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好好的去珍惜和利用它。

以前有一个人,找到了一块上好的沉香木,拿到集市上去卖。大家知道,沉香是非常珍贵,价值连城的木材。但是他所在的这个地方,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沉香,所以一直无人问津。傍晚的时候,在回家的路上,正好看到一个卖炭的铺子正在算帐,他心里就想:人家赚到了钱,可自己什么都没有卖出去。于是就这样好几天过去了,也没有人买他的沉香,可旁边的木炭生意倒是流水不断。这个人就想,不如把这个沉香烧了,变成炭再卖,就有钱赚了。於是,他就真的烧了整块沉香木,然后赚了一锅黑炭的钱。(Bamboo批:大宝周围都是这些人。

所以说我们现在有了暇满人身,如果还不好好利用它,去好好的修行,那才是真正的有眼无珠。说到这儿,可能大家也都听过,「买櫝还珠」的故事。战国的时候,一位楚国商人想要出售珍贵的珠宝,于是做了一个漂亮的木盒子,把珠宝放在盒子里面叫卖,后来被一个郑国人重金买走。结果这个郑国人买下来之后,打开盒子,把里面的珍珠还给了商人,拿著漂亮的空盒子,心满意足的离开了。(Bamboo批:以前那些成天追着大宝跑,或要他的各种加持品,却从不修习他的教言的粉丝们就是如此。

我们现在白白浪费的暇满人身,就是「买櫝还珠」。不管怎么说,今天讲了很多故事。希望大家可以自己去好好的去体验,反覆思考。我们最后,再来讲一个噶当派的故事,希望能带来一些啟发。

点击图片切换大图/小图
入中论

仲敦巴曾经问弟子坚阿瓦:“你知不知道自己的人身有多么难得?”由於他不断地去这么提醒,坚阿瓦就深受啟发。所以坚阿瓦每次在上座修法之前,都会先唸诵《入中论》当中的一句颂词: 「若得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从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

这首颂词的大意是说,现在身心自由、顺缘具足的时候,若是没有好好把握,那等到日后堕入恶趣,完全身不由己之时,谁能来帮助你呢?所以坚阿瓦都会先唸过这句颂词,进行观修和思惟之后,才开始继续自己的修行功课。

后来,他的师叔贡巴瓦,看他修行实在太拚命,连觉都不太睡,于是就对他说:“孩子,要休息休息,放鬆一下。如果太努力的话,身体会吃不消的。”听他这么说,坚阿瓦答道:“您说得没错。但是,一想到人身难得,我就根本没有办法休息。”

所以往昔大德们,能够获得无上的成就,不仅因为他们天赋异稟,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人身是多么难得,因此更加精进、努力,发奋修行,所以他们就那么厉害!

今天就说了那么多,希望能带来大家一些触动和感悟,能慢慢体会到,其实自己有多么的幸运!

那今天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Youtube 视频

上一篇:一心讲堂【菩提道灯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