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新闻 | 2006年01月

『第23屆噶舉祈願』第6天:解脫莊嚴寶論6(终)

『23th Kagyu Monlam』Day 6: Gampopa's Jewel Ornament of Liberation 6 (Final session)

Uploaded on 2022-10-27
Last updated on 2024-02-13

点击图片切换大图/小图

時間:2006年1月12日 1:00-3:00pm 12th Jan., 2006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金剛座 Mahabodhi Stupa, Bodhigaya, India
報導:噶瑪耶喜措嘉
攝影:鄭文士
笔录修改:Bamboo

下午一點,法王繼續教授「解脫莊嚴寶論」,法王口傳了重編的「岡倉七父子長壽祈請文」。這是一部結集歷代傳承祖師大德的真實語,所彙編起來的長壽祈請文。法王也特別說,希望透過這篇祈請文,期能促進噶舉派之間或是各個宗派之間的和諧。

བོད་སྐད།

妙法如意解脱庄严宝论里面,主要说明三士道道次第的部分。分为「无上菩提的因;无上菩提的所依;无上菩提的缘;无上菩提的方便;无上菩提的果位;无上菩提的事业」六个部分。其中第20章是说明 无上菩提果位的部分。

第二十章 圓滿佛果

本書卷首有句云:“果者圓滿佛陀身”,現在解釋此句之含義。

菩薩歷經完成各種地階後,最後現證三身圓滿之佛果。

《菩提道燈論》有句云:“菩提佛果非遙遠……”,然則什麼是佛果呢?

頌曰:

“自性名義及類別,定義數量及性相,不共特徵等七義,詮釋圓滿佛果義。”

第一:圓滿佛果(三藐三菩提)之自性。

此可由兩方面來說:一是斷除之圓成,一是覺智之圓成。

斷除之圓成 這是說一切應該斷除之暇疵,如煩惱障、所知障和菩薩在修道位中所應斷除之各種瑕疵,在最後證入金剛喻定時,皆能完全斷除清淨。至於禪定之障礙等等則亦不能越乎煩惱和所知二障之範圍。二障一除則其他一切諸障皆能斷舍無餘了。

智慧之圓成 關於智慧圓成說法很不一致。有人說:佛陀的心中有智慧,但仍有想念。有人說:佛陀的心中沒有絲毫之想念,只有清明之超越智慧;有人說智慧之相續有時仍會切斷的。有人說佛陀根本就未曾有過什麼智慧。現在根據佛經和論典兩方面的資料來討論佛智之問題。

《聖雜集論》云:

“若人欲接觸,佛陀最勝智,於般若佛母,彼應起深信。”

《般若八千頌》云:

“無上正等覺者,得一切法無障礙之智慧也。”

同書第二十一章云:

“無上佛智者確有也,轉法輪者確有也,成熟眾生事亦確有也。”

其他佛經中,亦廣泛肯定的說佛智(之存在)。從論典的角度來說,

《莊嚴經論》云:

“如一日光出,一切光明顯,諸佛之智慧,出現亦如是……
  大圓鏡智無動搖,平等性智妙觀察,
  成所作智等之智,(皆依鏡智而得立)。”

其他論典中亦(肯定的)廣說佛智,根據這些論典,許多人都主張佛陀是具有智慧的。

在佛陀未成佛前,正在行菩薩廣大行的時候,他積累了兩種廣大資糧。同樣他發了非常強烈圓滿的菩提心和慈悲心,由於這個緣故他成佛之後,佛的事業無造作地自然而然一直不斷盛行,不然的話,成佛之後,佛的內心並不存在智慧,有這樣的的一種說法。因為這邊有很多智者主張成佛之後佛的內心有智慧,有些智者主張成佛之後佛的內心沒有智慧,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這是過去有些大師不同的說法而已,我們自己當然主張成佛之後佛的內心有智慧,而且有非常深廣圓滿的智慧。

具有怎樣的智慧呢?簡言之,佛智可分兩種,一是如所有智,一是盡所有智。

如所有智 是那曉悟勝義真理的智慧,亦即前面所說的金剛喻定之究竟智;彼圓觀真如,斷舍一切戲論,無一切心行處,法性離戲與智慧離戲二者合成一味之境界,像是水注入水,或油注入油成為一味無別一樣,此境界中,不見一切色相,如洞見虛空一般,此即無相之大智慧,為一切殊勝功德之依處也。

頌曰:

 “如水注入水,如油灌油中,此離戲法性,智慧同一味,此即一切佛,自性法身是。”

又云:

“言見虛空者,是眾生言說,如何見虛空,應仔細觀察,如是見法(性),如來如是說,他喻釋‘見’者,難以強言說。”

盡所有智 這是指那能知世俗諦中一切言說義理所及之萬事萬物。依金剛喻定,一切蓋障之種子,皆悉摧毀無餘而成就大智,依此大智之力,於現在、過去、未來之世中,所有之一切萬事萬法,皆清晰的能見能知。就好像看見青菜放在自己的手掌中一樣。經典中亦明說佛陀能見一切世俗諦中之一切事物。

頌曰:

“孔雀一翎眼,其因有百千,宇宙無一法,佛智所不見,一切所知法,一切智皆見,此即佛智慧,不思議威力。”

此處應注意的是盡所有智見萬法時,並非見萬法實有。那是一種如幻化的看見,

《集正法經》云:

“如彼幻化師,能變化自在,知幻非實有,於彼不貪著,如是三有法,莫不如幻化,圓滿菩提智,善巧盡知悉。”

《父子合集》云:

“幻師與變化,知幻化無實,故能離愚蒙;汝應觀眾生,幻化亦如是,衷心應禮贊,一切智智境。”

佛的智慧可以分為兩種,即了悟勝義的智慧和了悟世人的智慧,也就是說:如所有智與盡所有智。這兩種智慧如何分別呢?比方佛陀內心的智慧可以分成這樣的二部份,這兩部份到底有什麼差別呢?一般佛的內心,如所有智也好,盡所有智也好,如所有智的意思是了悟勝義的智慧,盡所有智是民悟世俗的智慧,那麼佛內心的兩種智慧,了悟勝義的智慧也還是了悟世俗的部份,了悟世俗的智慧也了悟勝義的部份。到底是怎麼呢?因為佛內心的智慧,他是了悟一切萬法的圓滿智慧,所以這二種智慧都能夠了悟一切萬法,而且一切萬法很清楚直接現前地了悟。那麼為什麼要分成二部份呢?因為這二種智慧在本性上沒有任何差別,只是區分成了悟勝義的智慧與了悟世俗的智慧而已。但就本性上來講,可以區分為所了悟的境與對境的部份嗎?沒有這樣的差別。

有些人說:圓滿佛陀之如所有智不見勝義諦,盡所有智亦不見世俗諦,因為並非實有其法而佛智乃能得見。世俗諦中,其實並無所見之法,因此所見之法既無,那能見之智,當然也不存在了。再者,世俗諦之事物,乃具有煩惱無明的愚蒙眾生才見到的,或是那些沒有煩惱,但仍有無明的三乘聖者們所見到的。這就好像是患眼病的人,看見細發和空花一樣。至於佛陀,則已入金剛喻定斷盡了無明,所以不見一切諸法,只見到真如實相。因為世俗的斷亂境界相,於佛陀是不存在的,就好象沒有眼病的人,是看不見空花和細發的。世俗境界之顯現皆由無明所造致,以世間的觀點,才有諸法事物如何如何的說法。從佛陀的觀點來看,一切事物皆為空無,因此(能見之)智慧也是空無,根本不存在了。如果佛陀之心,具有事物境界之相的,那就是迷亂的境界,佛陀也成迷亂之人了,這樣就與“諸大能仁于一切時常在定中”之聖言相違了。

一般就世俗法來說,有一個錯亂心,才會顯現世俗法,同樣攀緣世俗法的這種心識也是一種錯亂心,也就是主要抉擇世俗法的有境,就是錯亂心。所以我們一般因為有錯亂心,才會顯現世俗法,而對於非常完整正確或無錯誤的智慧來說,不會顯現世俗法。不過,對於佛陀的智慧,盡所有智也好,如所有智也好,都會顯現世俗法。為什麼呢?一般盡所有智主要是攀緣世俗法的一種智慧,但是佛陀的盡所有智,他還是會攀緣勝義法,同樣也會了悟勝義法。佛陀的如所有智雖然我們分別的時候,主要是抉擇攀緣勝義法的智慧,但是佛陀的內心如所有智,他還是會攀緣世俗法。同樣他也了悟世俗法,而且他會非常清楚而徹底地現前了悟,佛陀內心的這二種智慧,它雖然顯現世俗法,但是根本不會有錯亂的顯現,它已經遠離了錯亂的顯現,也不存在任何錯誤,所以佛的所有智慧是一個現前的智慧,並非分別智慧與分別念。然而一般了悟世俗法的智慧為何會有錯亂的顯現呢?因為顯現世俗法的智慧與心識,都有一點錯亂的顯現。為什麼呢?因為它的本性是分別念或妄念所直接接受的一種心識,所以顯現世俗法的智慧,確定有一點錯亂的顯現。然而佛的內心根本不存在分別念也不存在錯亂心,因為它已經遠離了分別念和錯亂心,所以對佛而言,雖然顯現世俗法,但所顯現的部份一點錯亂都沒有,他是非常完整而正確的。

《廣大遊戲經》云:

“圓滿佛陀于一切時常在定中。”

前派的意見則說:“後得智位本身並不能構成散亂(或迷惑)。此與常在定中之聖教量亦不相違。”因為如果只是境界之顯現,則並不能構成迷亂也。其他具有知覺的人,確有萬千不同的迷亂境界顯現,但如果知道,這些都是因有執之心而起,依人天上趣及清淨解脫之道,此諸無明迷亂亦能淨滅,並非永遠迷亂下去。因此經云:

“若知世間為迷亂,則能奮力除無明。”又有人說:“如果沒有‘執實’之心,把世俗諦之外境只當作是一種(無實的)的‘所知境’”,也就不會構成真正的損害,這個不成損害的顯境,即使佛陀以之為境,也不會造成迷亂的。前一派人說:“所謂盡所有智者是說,佛陀具足後得智的意思。”頌曰:

“前者為如所有智,無迷正定心無緣,後者為盡所有智,迷亂後得心有緣。”後一派的人說:“佛陀根本沒有(所謂)後得智”。

《聖成就一切法門經》云:

“如來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已,心于諸法無緣念,而能遍知一切諸法,何以故?智所緣境一無所有故。”

有人難曰:

“即使外道者,亦許有解脫,汝之寂滅行,灰滅如死人。”

以上略述各派對此問題不同看法。

依善知識們的說法是這樣的:佛果三藐三菩提的本身就是法身。法身乃一切錯誤和過患皆已滅盡,返還本來自性者是。但是這些話都只是言說邊事。事實上法身是無生的。離一切戲論的。《莊嚴經論》說:“解脫離謬誤,(法身體如是)。”因此,佛者法身也。法身者無生離戲者也。所以(法身)不可以說具有智慧。果真如此,豈不與經中所言,佛具二種智慧之說相違背嗎?答曰:“並不違背!”例如:眼識主起藍色的感覺時,我們就說:“我看見藍色的境像了。”當智慧之本身融合法性時就名之為如所有智。盡所有智屬世俗諦,是為了隨順眾生而安立的。這種主張應該是很合適的,尊者密勒日巴說:“智慧是離諸造作和勤勇的‘知’,它是超乎有無、斷常等語言心識以外的。你無論怎樣說,它都是沒有違反的。智慧就是如此。如果用學者研討的態度去研究它,就是請問佛陀,佛陀也不會只限於說某一方面的話。法身是超離心意的,本來無生遠離一切戲論。關於這個話題,莫要問我,你們自己去觀心(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密勒大師這樣的指示,可以說是一法不立的。

密勒日巴尊者也有不同的一種說法,也許他自己內心獲得了圓滿的果報,所以或許講他內心所得到的圓滿果報,或許講無造作的智慧,也就是說俱生智慧或者大樂智慧,我們每一個有情的內心,有一種原本光明的智慧,也許講這個,我確定他不是指現在我們的這個散亂心,或者具有煩惱的心王和心所,如果他指的是一般心識的話,那麼我們每一位有情就變成原本具足了遍知,或是自然變成具足了圓滿智慧,這樣的話,就是不行。也許他這裡主要講的無造作的智慧,這裡講的這句話有很大的意義,因為我們的心已經被造作了,是已造作的一種心識或是突然的被污垢染汙的一種心識,所以他這邊指的是無造作或沒有被煩惱和污垢染汙的一種心識,我們的心識是已造作,或者已被污垢染汙的一種心識,也就是突然的被煩惱蓋住的一種心識。

有一次,尊貴的法王跟我講,某一次他去美國的時候,美國那邊發生很強列的地震,那時候跟法王一起的人很多,地震結束之後,尊貴的法王問和他一起的修大圓滿的信徒說:“你有沒有嚇到?”他告訴法王說,沒有嚇到,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對我而言這段時間是修大圓滿的殊勝機會。法王問他是怎麼回事,他跟法王講,正在發生地震的時候,因為非常恐懼,在這樣的狀況下,內心很自然有一種感覺,什麼都想不到,現前空蕩蕩的一種感覺,他就這樣講,法王說:他認為那種感覺就是大圓滿的智慧。法王認為是最究竟的智慧,如果這樣抉擇或判斷的話,就類似剛才所講的故事一樣,所以密勒日巴尊者他主要講的是如果我們一直尋找最究竟智慧的話,在具有錯誤顯現的智慧相續以外,也找不到其他究竟智慧。也就是說具有錯誤顯現的智慧本性,也並不是究竟的智慧。幾乎是這個意思。一般這個部份的內涵非常深奧,所以要依照佛陀親口宣說的經典與論,論其中的很多道理,以及上師的口訣莊嚴這樣來講才是正確的,不然我不敢隨便講。

據上所論,我們可以說,佛的體性或自性即是斷除和智慧的二種圓滿。

《寶性論》說:

“佛果本來無分別,以清淨法顯特性,如彼皓日麗中天,斷證圓滿為體性。”

《莊嚴經論》云:

“煩惱及所知,二障之種子,長時具有者,一切斷無餘,清淨極廣大,破一切諸相,一切諸白法,及無邊功德,皆圓滿具足,是佛果體性。”

佛陀名稱之意義

佛陀一詞,藏文譯作桑結San.rGyas(除遣、廣大),桑結是什麼意思呢?除遣掉無明之大夢名為“桑”,深廣兩方面的智慧極為廣大名為“結”。因此佛陀(桑結)就是無明夢醒和二智圓具的人。除掉無明大夢,就是前面所說的“斷舍之圓滿”,於所知法其智廣大就是前面所說的“智慧之圓滿”。

佛是怎樣成佛的呢?佛斷除了一切過患,圓滿了一切的功德,所以稱之為佛。那麼,用怎樣的方式成佛呢?經過修行的過程,斷除了煩惱障和所知障,也就是從煩惱障和所知障一切的障礙裡解脫了。脫離了,內心獲得了究竟智慧,佛是這樣成佛的。我們舉例子來說明,比方有一位功夫很好的人,因為他有功夫,他可以跳得很遠,但還是有限,不管他功夫再好,還是有限的。同樣一位很會游泳的人在大海中,可以遊很遠,但是不管游泳的功夫多好,還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來講,如果他具有無限的功夫,不論大海與大地都好,譬如在大海裡游泳的時候,游泳的功夫雖無限,但大海有限,一直遊到彼岸之後,就再也無法繼續往前游泳,因為大海本來有限。如果功夫再無限,但是大海有限,所以游泳能力等於有限。那麼,佛內心的功德,是如何無限的呢?因為色法本來就是有限的,而我們內心意識上的功德是無限的,所以佛內心的這種功德也是意識上的功德,是無限的。為什麼呢?因為本來意識上的功德是無限的,所以佛陀已獲得了意識上的圓滿無限的功德。

由類別的觀點,來解釋佛陀就是法身、報身和化身。

《金光明經》云:

“一切如來具足法報化三身。”

但某些經中有只說二身的,或四身、五身的。其實這種種說法皆可攝歸於三身中。

《莊嚴經論》云:

“法報化三身,即是佛陀身。”

三身之意義 法身者佛之體也。

《般若八千頌》云:

“不可以色身見如來,如來者法身也。”

報化二種色身為法身加持所流出,為濟度眾生故及往昔願力故,而有報化二身之示現,此三身和合而有圓滿佛身。

若問:“是否單憑法性之加持就可以成就佛身呢?”

答曰:“這是不可以的。因為法性(一向)遍滿一切眾生。如是則豈非無需精勤修道,就能自己解脫了麼?所有的眾生豈不都能見到佛身了麼?事實並非如此,所以單憑法性之加持是不能成就佛身的。”

若問:“那麼是否單靠眾生的業顯,就能出生佛身呢?”

答曰:“無而幻顯為有(之眾生業顯)是一種謬誤的識境。如果依謬誤的識境,能夠成佛,則無始以來的眾生,不早就都成佛了嗎?事實並非如此,所以單憑眾生之業顯是不能夠出生佛身的。”

若問:“單憑願力是否可以出生佛身呢?”

答曰:“佛正等覺於願力得自在呢?還是不得自在?不得自在則永無一切智位之可能,得自在則僅憑願力就能使一切眾生任運無難的得到的解脫,因為佛陀的願力是不分親疏,普及一切眾生的。事實並非如此,所以僅憑願力也是不行的。”

一般發願圓滿的限量《般若經》裡講到淨土的限量和發願圓滿的限量,所發願的一切心願圓滿就是獲得所發願的一切發願,也就是對於眾生或者自己有緣、信徒的部份。一切發願圓滿,或許這是一個圓滿發願的一種限量。

因此報化二色身,需要三力和合(法性加持力,本願力和善業力)才能成就的。

決定為三身之數之原因:從利益的觀點來看,自利屬法身,利他屬報化二身。

過去噶當派的大師們提到對於佛陀來講,他能夠在一刹那的時間裡救度一切有情,佛陀本身有這樣的功德和能力。雖然有這樣的功德和能力,但是為什麼還沒有救一切有情,為什麼很多有情還一直在流轉輪回中受苦,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有情自己沒有累積資糧,福報不夠,並且一直造作惡業,很多惡業一直障礙自己,因為這樣我們無法脫離,佛陀沒辦法救度我們。不然的話,佛陀本身在一刹那的時間裡,能夠度一切有情,有這樣的功德和能力。所以我們每一個有情要好好控制自己的三門的行為,好好修行,累積資糧,我們這樣做的話,佛陀本身有圓滿的能力,所以我們很快能夠從一切痛苦中脫離,能夠得到最究竟的成就。

為什麼法身能自利呢?因為獲得了法身,就獲得了一切功德之出生泉源,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功德就隨呼隨至!尤其要緊的是:不用說獲證法身,只要對法身有誠信仰慕之情,或能見到法身之極少份,或見到法身之一部或大部分,也就立刻會隨份的獲到或少或多,或廣大無量的種種不同功德。再者,從(加行道的)世第一法以下之一切三昧神通和威力等,也都是由於對法身之摯誠信仰所出生的功德而產生的。聲聞乘和緣覺乘的聖者們,他們的一切清淨三昧和神通等功德,也是因為證得了少份法身的緣故。阿羅漢、辟支佛等一切清淨三昧和神通等功德,也是因為證得了部分法身的緣故。

為利濟眾生故而有二種色身之建立,為清淨之弟子示現報身佛,為雜染眾生,則示現化身佛,因此而有三佛之建立。下麵個別的解說佛之三身。

法身,屬於法寶。因為智慧法身屬於道諦,自性法身屬於滅諦,也就是說自性法身是斷除一切過患的一種清淨的部份,所以法身屬於三寶其中的法寶。一般我們皈依三寶受皈依戒的儀軌裡講到,頂禮二足中最殊勝的佛陀,頂禮法中最殊勝的法寶,頂禮眾中最殊勝的聖僧,這個部份,過去噶當派的大師們如何解釋呢?

這邊講的二足是人的意思,人只有兩隻腳,意思是在人裡面最殊勝的是佛陀,在這個部份我們是人,人就是二足。一般的畜牲是四足,有四隻腳。同樣四足、五足,總之一切眾生、一切的補特伽羅中,最殊勝的就是佛陀,那麼我們要頂禮佛陀。過去的噶當派大師們是這樣解釋的。所以我們二足這個部份,是二足的人也好,是五足、四足等眾生也好,一般的畜牲也好,總之,一切補特伽羅、一切眾生裡最殊勝的就是佛陀,我們要頂禮佛陀,我覺得這解釋是非常殊勝的。

為什麼呢?因為佛陀過去也只是一個凡夫,也就是一般的眾生。但他經過修行的過程,漸漸斷除了一切過患,也經過修行,漸漸增長的過程,獲得了圓滿的功德。所以是在眾生也就是補特伽羅裡最殊勝的,這樣解釋我覺得非常恰當,也是非常殊勝的。所以我們平常怎麼辦呢?比方說,某某仁波且是某某佛的化身,某某菩薩的化身等等,一直這樣講。所以很多外國人講,你們西藏的仁波且轉世,他們都是從佛的淨土、佛的極樂世界來輪回的,從輪回裡經過修行的過程,獲得菩薩果位,或佛果位的很少,沒看到,他們一直是這樣講。

一般以佛法的角度來講,我們經過修行從凡夫中,漸漸功德增長獲得阿羅漢位或獲得菩薩位,最後成佛,這些仁波且轉世,或大師們,他們是從極樂世界,從淨土來輪回的嗎?並不是這樣子的。同樣,密勒日巴的信徒曾經對他講到:你是真正的金剛持!當信徒這樣跟密勒日巴講的時候,密勒日巴教導他們說:你們不可以這樣子,這樣觀念是一種邪見,一種邪念,為什麼呢?因為我是一個平凡人,惡業和業障非常重,是福報很薄的一個凡夫,雖然如此我自己盡心盡力,放棄眼前的一切世間快樂,我把自己所有的心思放在佛法上,我盡心盡力努力修行,或苦修的結果,就即身成佛了,是這樣子的。我並不是以金剛持的化身示現出平凡的相貌,你們這樣想的話,就是一種邪見也是邪念。

同樣噶當派的波朵哇大師曾經提到。頂禮法中最殊勝的法寶,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世間中有很多很多的法,一切的萬法裡,最殊勝的就是法寶。一般法部份,有好的、壞的、不好的,有各種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以及善法、惡法等,很多。但一切法裡最殊勝的就是法寶。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法寶是一切快樂和一切功德的來源,也就是一切快樂和一切功德的根源,我們從一般凡夫的基礎,一直到成佛,我們一直想的話,法寶在初、中、後各方面,它的本性是非常溫和,非常善的一種本性,它給我們帶來的是幸福和快樂。所以它的本性是一切萬法裡最殊勝的。

一、法身

現證法界空性後,則一切缺失自然淨盡,一切迷亂亦自然消除。所謂法身者,不過是語言所加之名相而已。真實的情況,是無法身,亦無法身之性相,更無法身之相狀和體性等。密勒大師的訓示亦是如此。

從另一方面來說,法身之性相可用八個形容詞來描述:(一)平等,(二)甚深,(三)常恒,(四)唯一,(五)正妙,(六)清淨,(七)光明,(八)受用圓滿。

(一)平等 一切諸佛之法身無任何差別,故平等。
(二)甚深 離一切戲論故,甚難證入,故名甚深。
(三)常恒 屬無為法故,無初、中、後,不生亦不滅,故為常恒。
(四)唯一 法性與智慧無二差別,是故唯一。
(五)正妙 遠離增損二邊,無有錯謬顛倒,故名正妙。
(六)清淨 於三種障礙皆得解脫,故名清淨。
(七)光明 無有妄亦無分別,直觀無分別故即是光明。
(八)受用圓滿 為一切廣大功德之自性泉源,圓滿報身之所依,故名受用圓滿。

《寶性論》云:

“無始無終無差別,非二非三離意念,無障法性之自體,修士定中能親見。”

《莊嚴經論》云:

“此自性身平等性,微細具圓滿受用。”

二、報身

報身者亦有八種(圓滿)德性:(一)眷屬圓滿,(二)報土圓滿,(三)身相圓滿,(四)相好圓滿,(五)說法圓滿,(六)事業圓滿,(七)自成圓滿,(八)無有自性。

(一)眷屬圓滿 與報身佛共住之眷屬皆為十地中之菩薩。
(二)報土圓滿 所住之國土必是清淨淨土。
(三)身相圓滿 皆為圓滿受用之報身,如毗盧遮那佛等。
(四)相好圓滿 皆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五)說法圓滿 圓滿報身佛所說之法皆為大乘法。
(六)事業圓滿 為諸佛子說授記等。
(七)自成圓滿 一切所行之事業皆無需勤勞,自然成功,如彼如意寶王能自然成事。
(八)無有自性 雖現妙莊嚴身及種種相好,然此一切皆如玻璃所出光色,無有自性。

《莊嚴經論》云:

“圓滿報身佛,清淨刹土中,廣大眷屬具,相好身莊嚴。說法等受用,一切諸行業,圓滿極超勝,然此諸一切,(皆無有自性),言說邊事耳。”

《現觀莊嚴論》云:

“具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受用大乘法,圓滿報身佛。”

三、化身

化身佛亦有八種德相:(一)所依身德相,(二)因德相,(三)國土德相,(四)時德相,(五)自性德相,(六)默化德相,(七)成熟德相,(八)解脫德相。

(一)所依身德相 其體如法身,不可動搖故。
(二)因德相 由利濟無邊眾生之大悲心所出生故。
(三)國土德相 或有淨土或無淨土,化身佛皆現身故。
(四)時德相 世界存在一日,化身佛之應化亦不斷絕故。
(五)自性德相

①能以三種化身而應世。如《本生經》中所言菩薩于往昔諸世能善鼓琴瑟,博才多藝,難可言述。
②能化生為兔或其他劣眾生類(而利有情)
③能示現最勝化身—由兜率天降世、出家、成道等等之示現。

《莊嚴經論》云:

“降生及成佛,乃至般涅槃,化身佛如來,作種種示現,此誠不思議,大方便善巧。”

《寶性論》云:

“以種種變化,示現生人世,初由兜率降,入胎複降生,善能諸技藝,妻妃及侍女,環繞享欲樂,出家習苦行,行往菩提場,降魔成正覺,轉勝妙法輪,示現般涅槃。于諸不淨土,盡其之壽量,慈悲常示現。”

(六)默化德相 世間之凡夫,無論其種性或稟賦如何,化身佛皆以默化方便使之欣樂三種涅槃而趨入佛道。
(七)成熟德相 使趨入佛道者皆能圓滿其資糧而成熟。
(八)解脫德相 使修善成熟之人,能解脫三有之束縛。

《寶性論》云:

“能令世間眾,趨向寂滅道,成熟並授記,化身佛事業。”

以上之八種德相是化身佛之特徵。

《現觀莊嚴論》云:

“乃至諸有未空時,勤作種種利生業,平等普遍利有情,化佛示現無斷絕。”

佛果之不共特徵,可從三方面來說:

(一)平等特徵,
(二)常恒特徵,
(三)顯現特徵。

--平等特徵--

平等特徵是說一切諸佛法身之所依,皆為法性,無任何差別,故曰平等。一切諸佛之報身意樂相同,無任何差別,故曰平等。一切諸佛之化身皆能成熟各種事業,故曰平等。

《莊嚴經論》有句曰:

“所依及意趣,事業皆相等。”

--常恒特徵--

法身者勝義所攝,其體性離生滅相,故曰常恒。

報身者恒常享受法樂無有間斷,故曰常恒。

化身者雖有時不現,但隱後仍現,無有斷絕。當(某處)有緣眾生不現之時,化身佛亦無改變,恒作利生事業無有已時,故曰常恒。

《莊嚴經論》云:

“自性無斷絕,相續故常恒。”

--顯現特徵--

所知障於法性中消融淨盡,故有法身之顯現;煩惱障於法性中消融淨盡,故有報身之顯現;一切業障於法性中消融淨盡,故有化身之顯現。

——《妙法如意解脫莊嚴寶論》 說圓滿佛果 第二十章畢

接下來說明最基本的第六個科判

佛事業

現在解釋“無念成熟利生事”一句之意義。

依上面所講的菩提道次第步驟:最初發菩提心,然後修持菩薩道,最後成就佛果。這一切的努力,其唯一之目的還是要使眾生能夠離苦得樂,成就利生之大事業。如果成了佛以後,心中不再生起任何意念,那麼怎樣可能去做利生的事業呢?回答是:“佛陀雖然心中不起任何意念,身體亦無任何努力精勤,卻能夠任運的成辦利生之事業,永無休止。”這是什麼緣故呢?

頌曰:

“佛身無念起,能作利生事,佛語及佛意,無念成利他,如是身口意,成就佛事業。”

現在用譬喻的方式來解說佛陀之身口意在無有念頭或作意之情況下,如何能夠成辦利生之事業。

《寶性論》云:

“如彼帝釋天,天鼓及雲聚,如梵天日輪,彼如意寶珠,如彼空穀響,如地如虛空,經此諸譬喻,說如來事業。”

在這個部份《寶性論》裡面說:佛陀的事業無分別念,也就是無造作,佛的事業會自然盛行,這部份用十種譬喻來說明。同樣達波噶舉巴諸大德也好,噶瑪喜力(人名)著作的大手印俱生合中特別說明,中觀應成派七種條件時,佛的事業是無分別念,它是自然盛行,也是為他人而顯現,就這樣說明。這是他說明中觀應成派七種條件之一。

如彼帝釋天之影像者——帝釋天王心中無任何意念,亦能成就利生之事業。他與眾多天女住于琉璃的王宮中,此琉璃王宮極為晶瑩明亮,天王的影像就映于宮外,地上的眾生看見天王與許多天女在王宮中如此享受,都發願早生天國。因此發願行善,死後生彼天界。帝釋的影像不因任何意念而生,亦不會動搖……與這類似的,為了成辦二利之大業而生起信心,勵精修持,同時又(以福德因緣)能夠親自見到佛陀之身相莊嚴,行、住、坐、臥各種威儀,乃至說法入定,變現神通等各種行業,因而心生誠信仰慕懷念,發願成佛,發菩提心,終得成佛,這就是說佛身無任何意念亦無動搖。

頌曰:

“清淨琉璃天宮中,映出帝釋天王身,能使眾生種福田,能仁妙身亦如是,(見者鹹能入菩提)。”

以上是說,身體不起任何意念,但仍舊能夠任運成辦利生事業之事例。

天鼓之譬喻——(帝釋天上懸有天鼓,能自己發音說法)當天鼓說法之時,鼓本身並無任何心念,但仍舊能夠發生作用,此天鼓名叫力持。因為諸天往昔善業力的緣故,此鼓能自己發音,唱言:“一切有辦法都是無常的啊!一切法都是無我的啊!凡是有煩惱的法都是痛苦的啊!涅槃是一切法中最寂靜(安樂)的啊!”

頌曰:

“天上諸天人,依往昔白業,感生妙天鼓,其鼓無心念,能自然出音,說苦空無常,無我涅槃道,策警諸天王,心莫耽欲樂……”

與此相同,佛陀不用任何氣力亦無任何心念或分別,就能對有善根的眾生,開示其所需之適當法要。

頌曰:

“無作無勤勇,佛普遍一切,為諸有緣眾,宣說正法要。”這就是佛陀的語業,在心無任何意念時,仍能宣說法要,自然利濟眾生之故。

一般佛陀傳法時,主要看信徒和眾生的根器,依他的根器(不同)佛陀所傳的法門也會不一樣。比方說從虛空降雨的時候,所降的雨沒有特別甜或鹹或者苦等的味道,並沒有這樣的分別,它的本性是同一味道,但是從虛空降雨的時候,地上有盤子或者茶杯,一個杯子裡有點鹽巴,一個杯子裡有點白糖,這時候所降的雨降到這兩個杯子裡時,雖然所降的雨是同一味道,但是有鹽巴的這個杯子裡所降的雨變成鹹的味道,有糖的杯子裡所降的雨變成甜的味道,這是為什麼呢?這並不是雨的問題,這是杯子的問題。不同的杯子裡有不同東西的緣故,它的味道也變成不同的味道。佛陀所傳的法也是如此。因為傳法的物件及根器不一樣的緣故,因此所傳的法也會有所不同。同樣,在佛陀所傳的法門裡,有“了義”和“不了義”經典,佛陀傳授“了義”與“不了義”經典的物件是誰呢?這個主要是看物件,其物件是適合講“了義”經的話,則跟他講“了義”經典;而物件是適合講“不了義”經典的話,便跟他講“不了義”經典。所以主要是看對象而宣說的。

如雲的譬喻——佛陀的心無任何意念,而能自然利濟眾生,可用雲聚之譬喻來說明。夏季的時候,天空中會毫不費力的集聚許多的雲堆。這些雲堆沒有任何意念,卻降下雨來,使稼禾果實滋潤成長。

頌曰:

“譬彼夏日雲,果木成長因,任運不著力,降雨遍大地。”

與這相似,佛陀的心中無任何意念,卻能遍降法雨,使弟子們的善業果實生長成熟。

頌曰:

“佛陀大悲雲,能降妙法雨,成熟利生果,無念自然成。”

如梵天之譬喻——大梵天王能夠安住梵宮本處不動,而同時現身於一切天界中;與這類似的,佛陀能不動於法身,而作十二種示現利濟眾生。

頌曰:

“如彼大梵王,不動於本處,能現身諸天,無念無勤勇,能仁於法身,不離不動搖,能示現化身,于一切諸界,利濟有緣眾,任運亦如是。”

如日輪之譬喻——天上的日輪自己沒有作意地放出萬丈光茫,普照大地但同時能使白蓮及千萬種的花朵,一齊開放。佛陀的妙法光茫亦複如是,自己沒有作意的,也沒有任何努力的,能使無量眾生的心地蓮花朝向和善的方向去開綻怒放。

頌曰:

“如彼大日輪,無念無勤勇,於一刹那間,出萬丈光芒,開綻諸蓮花,成熟諸花卉,如是佛如來,放大日法光,成熟諸弟子,開綻其心蓮,無念無勤勇,任運成他利。”

日輪的影子在一切清淨的容器中,都能夠同時顯現。與這一樣的,佛陀的光芒,在一切意樂清淨的眾生心中,也能同時顯現。

頌曰:

“譬彼清淨器皿中,能映日輪之光影,如來慧日大光芒,恩照無量眾有情。”

如意寶珠之譬喻——如意寶珠自身無任何意念,但只要有人請求,就能任運地完成心願。同樣的,佛弟子們,只要祈請,佛陀亦能成滿各種心願。

頌曰:

“如彼如意珠,無念無作意,能於刹那間,成滿祈者願,
佛陀如意寶,心中雖無念,能開顯法要,令眾生滿足。”

除上述之各種譬喻外,尚有如影像,如虛空,如大地等其他譬喻,皆能說明在無勤勇、無意念的情況中,仍能成就各種服務眾生的事業。

此妙法如意解脫莊嚴寶大乘道次第論,说佛事业,第21章毕。

此妙法如意解脫莊嚴寶大乘道次第論,因學者—班者達打馬甲之請求,余索朗仁青(貴福)醫師撰寫畢。

-----------------------------------------------------------------------

我們今天殊勝圓滿的法門—解脫莊嚴大乘道次第論圓滿地講完了。所以我感到非常歡喜,也就是非常高興,以現在的習慣來講的話,應該要這樣講吧。我非常高興,非常歡喜,這是現在的一個習慣。所以我感到非常歡喜,因為這麼殊勝的法門,我們已經圓滿結束了。

另外呢?我傳授《解脫莊嚴寶論》的傳承,是從波崗仁波且那邊得到的。當初我們講這部論典時講到一半之後,傳承《解脫莊嚴寶論》的善知識波崗仁波且他圓寂了。所以我感到非常遺憾。但一方面來講,我們要歡喜,為什麼?因為波崗仁波且為我們示現無常,所以仁波且圓寂的部份雖然沒有寫在《解脫莊嚴寶論》裡,但是它真正的內涵,還是存在于《解脫莊嚴寶論》裡的,所以我們一方面還是要歡喜,能提提醒我們那麼殊勝的佛法。

另外,《解脫莊嚴寶論》是全西藏盛行,也就是闡述三士道次第的殊勝法門中最基本的。它的文字很少,但是講得很清楚,而且他的內涵非常深廣,它具有這樣的特點。過去的大師,瑪爾巴大譯師、密勒日巴尊者、岡波巴大師等,他們傳來的殊勝的法門,整個西藏的佛法,三士道次第是一個圓滿修行的法門。所以我們講的,並不是抱持著一個分別念,一直執著某一個教派、某一個團體、某一個人,並不是這樣子的。我們是為了整個殊勝圓滿的佛法,也為了弘揚圓滿的佛法,所以我們一起來學習《解脫莊嚴寶論》。或者我們就這樣一直推廣弘揚殊勝圓滿的佛法,主要目的是這樣子。不然的話,只有一種妄念執著於某一個派系,某一個團體等等,並不是這樣子弘法。岡波巴大師曾經提到將來某些信徒,經過聞思修的方式,能夠修學《解脫莊嚴寶論》的話,就和親自在我的面前修學佛法,或者親自看到我,或者在我面前請法沒有差別。所以希望將來的信徒們能夠接觸《解脫莊嚴寶論》這種殊勝的法門,能夠經過聞、思、修的方式,照他的意思來修行。他是這樣講的。所以我們今天大家聚在這邊,能夠聽聞《解脫莊嚴寶論》這麼殊勝的法門,是我們過去累積了非常殊勝的機會,這是大家要隨喜的一件事。或者想來這邊,但有內外的障礙,以及因為困難而沒有來到這邊的所有信徒,也還是累積了廣大資糧,這些信徒也得到我們這邊所聚集的資糧,因此這是大家應該隨喜的一件事。所以我自己也感到非常歡喜高興。按照西藏的習慣,非常歡喜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喝茶,因此,我們今天以西藏的習慣來一起喝茶。

岡波巴大師傳記

這邊念一下岡波巴大師的(簡略)傳記。

-----------------------------------------------------------------------   

密勒日巴尊者父子的弟子中最殊勝、如日一般的岡波巴大師,也就是大醫師—索朗仁青。以前佛陀薄伽梵于三昧王等經中亦曾親自授記大師之降臨,其他甚多大乘經典中,亦皆有岡波巴大師之授記,其中尤以《悲華經》中特別授記。經曰:“阿難!佛滅度後,未來世時,于北方國將來比丘名曰‘比丘醫師’,已曾事敬過去諸佛,宿植德本,以殊勝心,八大乘法,為利眾生有情,故行菩薩行。其人博學多聞,善持菩薩經藏,弘揚大乘妙法,樹大法幢,十方普聞……。”大師于修大乘法,持三藏佛法發揚光大如日麗中天,眾多有情皆得安趨無上菩提之位。

西元1079年,大師降生于西藏雅耳的色巴谷,父名叫烏昨嘎巴加波,母親名叫桑登著馬。大師從小就學了各種學問,特別通曉醫學與密法,圓滿善巧,用醫療長久利益眾生。大師二十二歲時,娶一當地極有權勢之地方官吏達瑪俄之妹為妻,該女美淑端莊,德相圓滿,為大師生下一子一女。某時子、女、夫人都因傳染重病陸續往生的緣故,大師的內心生起了強大的出離心。不久,大師就回轉家鄉,拿了十六兩金子,作為初期學法的費用,前往潘區的甲交山寺,在甲淇上師前剃度出家,受具足戒,法號福德寶。然後于夏巴領巴及夏杜哇巴二格西處學習《莊嚴經論》、《現觀莊嚴論》、《俱舍論》以及其他眾多法典;又于茫境羅登洗惹處受喜金剛、密集金剛等續灌頂,聽聞其釋要及口訣;複于紐如巴及甲交日巴二格西處廣學一切噶當派之法要。於是大師自忖到,現在我應該開始修行了,就在甲交山開始靜修。大師生來智慧過人,慈悲深切,貪執慳吝之心極微,信心,精進之心甚堅,從不懶散或放逸。白晝用於聞思學處精進研習,夜間則修習禪定,或繞佛經行,心離散亂,內外諸蟲不近大師之體,五、六日不食亦不覺饑餓,身帶輕安適樂,能一定多日,深入三昧,粗分煩惱皆已熄滅。曾得夢兆恰如《金光明經》中所示:將獲十地前之五種瑞相云云。過了不久,卻說岡波巴大師,某日正出外繞寺經行。該年其地發生了大荒旱,大門的下面來了三個乞丐,閒談著各自的願望。一個乞丐說:“今年這樣的災荒喲,幸虧有甲珓日的善心比丘們,今天大開方便之門,延請所有的人到寺中去吃齋聽法。因為他們的施捨,是不限於任何資格的,所以我們也可以進去吃自己的一份,吃完後還可以撿些殘食然後再到早珓日附近一帶去弄點食物來吃它一頓,豈不快哉。”另一個乞丐說道:“我還有一個比你更好的辦法,讓我們去弄一升、半升的紅豆來,加上一點胡椒,然後弄一籃子的麥拌在一起,再找一個無人的空屋,去慢慢的享受,豈不樂哉!”年長的一個乞丐說道:“一個深沉利害的人物,就是在饑餓的時候也會笑容滿面沒事似的,鳥雀雖然餓了,但飛起來卻仍舊像鷹鷲一樣的翱翔自在,所以你們莫要說這樣饑餓饞食的話吧!前面山陰處來了一個比丘,好像在繞寺經行的樣子,我們的話如果讓他聽見了,傳出去,豈不羞煞人麼?如果真是要有所欲求的話,就應該立大志,作一個無垢光明天子的後裔,作西藏全境之最勝大王,統領治理全國,為弘揚佛法做大護法,這樣才有點意思。要不然的話就要像住在拉息雪山的瑜伽自在主密勒日巴一樣,不畏饑苦,以禪定為食,一襲布衫和拙火之暖樂為衣,不分晝夜的浸潤在光明大手印中,旅行時從空中飛騰而去。若能捨棄此生之一切,到他的跟前去學法,仿效他一樣的去修持,那是最好的了。不然的話,若能瞻仰一次他老人家的慈顏,此生也很值得了。”老乞丐一面說著,一面淚簌簌的流了下來。岡波巴甫聽尊者之名號,不由自主的突然生起一股極大的仰慕和信心,(因為激動過度)竟昏厥了半日。醒來後流了許多眼淚,然後起立向尊者住的方向恭敬頂禮多次,口中連聲呼道:“尊者!尊者!慈悲我喲,慈悲我喲,這樣至心祈禱多次。”

此時尊者密勒日巴已在紅崖博拓之安樂洞太陽堡與惹窮金剛稱寂光、賽文惹巴、只貢惹巴、雁總頓巴等這首的諸大弟子以及亭日的(施主)則賽庫秀等施主眾在一起宣講了義及不了義教,轉大法輪。其時幾個年長的惹巴啟稟尊者道:“尊者現在已經年邁了,如果有一天尊者到別的淨土去了,我們這些惹巴弟子實在需要一個能為我們除遺障礙和助益修持的人,施主們也需要一個能種福田的物件,所以應該要有一個能代表尊者的人來領導才行。尊者如果要有合意的人,可以將一切口訣傾瓶相授,正式傳以衣缽之位。否則我們的傳承就很難以維護弟子,教法亦難以發揚大了。”尊者聽了,臉上略現不悅之狀說道:“我將來會有一個能弘揚教法和成就廣大事業的弟子前來的,今夜我當觀察他住於何處,你們明晨一大早來集會吧!”

次日清晨,尊者比平時起得較早,召集眾惹巴弟子及施主們前來集會,說道:“將來受持我的教法和傳承的人將接受我的全部口訣,他將來會光大佛法,弘傳於十方。他是一個受了比丘戒的出家人,名字叫做拉潔(醫生),不久他就會來此地的。昨天晚上我夢見他手持一個空琉璃寶瓶前來,我手中卻持有一個盛滿甘露的銀瓶,於是我將銀瓶的甘露全部灌注在他的瓶中了。老父的面前已經生出了一個長子,他將使佛陀的教法像日麗中天一般的發揚光大,使無量有情皆得蒙益,哈哈哈哈,我的教法,如日能長住世間,能弘揚十方。”

至於岡波巴大師前往密勒日巴尊者的方向,大師孤身上路,像盲人走瞎路一樣的摸索前進,受了許多辛苦。當岡波巴行至一個大平原的中央時,就在一個休息石上睡下來休息。因為昨天一整天沒吃飯,身體極端疲乏,身上的氣流發生亂動的現象,因此竟昏倒了半日之久。醒來後,覺得從頭至足全身上下連毛孔在內,都疼痛非常,口中乾渴,也無水可飲。這樣過了兩天,大師想到:“今生我大概看不見尊者了,來生不管尊者在哪裡,我都要往生彼處常依尊者足前,讓師徒二者的心境融合成一,我今生、來生和中陰,這三個時期唯尊者是賴,以尊者為我們的唯一皈依處。”

此時,尊者正在去祥山以愉快的心情在(為弟子們)說法,尊者有時默然沉思,有時宛而微笑。布仁的女施主中有一個具相的施者名叫則賽的,問尊者到:“尊者在說法時,忽而沉默忽而微笑,是因為看見善根的弟子生起了功德,還是因為看見了惡報的弟子產生了邪念呢?”

尊者答到:“我即非看見好弟子的功德,亦非看見壞弟子的過失。”

則賽問:“那麼尊者為何發笑呢?”

尊者答到:“我的兒子,那衛地的法師(烏巴頓巴)現已抵達亭日區域的休息石旁邊了,他全身疼痛不已,口中正在不斷的祈禱說:‘一切上師都知道啊!一切上師都知道啊!’他至心恭敬的祈禱我,同時流了許多眼淚,因此我心生慈悲,以三昧力予以加持,我心歡喜,因此不覺笑起來了。”尊者一面自己也簌簌的流下許多淚來。

則賽問道:“那麼他什麼時候會來呢?”

尊者道:“明後兩天之內總會到了。”

則賽問:我們有機會能看見這位大士嗎?

尊者答道:“有的,誰要能夠在他初來時,備置掛墊褥,請他坐下,此人必能得到三昧定食。第一個朝見他的人必能趨入大樂解脫之地。”

不久,大師和那位由夏境來的嘎當派和尚行抵亭馬的商鎮處。那裡有一位女施主正在悠閒的織布。大師就問她道:

“聽說此有一位瑜伽大師,名叫密勒日巴,他現在住在哪裡呀?”

女施主問道:“你是從哪裡來的?”

大師說:“我是從衛地專程來朝禮尊者的。”

女施主道:“那麼我想先供養您一下,請到舍間去坐侍。”

於是就延請大師到她家中去,供以茶食。大師用過茶飯後,女施主就說到:“尊者早就知道你要來了,同時對你的將來也作了許多懸記。前天你在亭日地區生病,尊者也知道了。當時曾以三昧力來加持你,是我請求尊者首先來迎接你的。”

大師忖道:原來是上師的加持力,所以我幸得脫離此難,沒有死去。上師早知我會來此,足見我是一個具有宿根和因緣的弟子。這樣想著,心中不禁稍微起了一點點我慢。尊者立即知悉,為了消除大師的我慢起見,十五天之內未蒙召見。由色問頓巴供給大師柴水和炊具,在一個崖洞裡住了半個月之後,有人來喚大師去見尊者。大師應召來尊者處,看見尊者坐在一個大石頭上,就向尊者頂禮並且把金子跟茶磚拿出來供養尊者。賽文惹巴道:“請你走近尊者的面前來,你如果要向上師供養財寶就好像是在野獸前堆聚珠寶一樣,它們是不會要的。”

尊者說到:“金子是和我這個老頭子無緣的,茶葉嘛我又沒有煮茶的用具,這些供養你自己留著作為道糧吧!”

大師道:“請哀念我是從遠方來的,務請慈悲收納。”

尊者道:“你來的地方不能算遠啦,我這裡有康區來的,也有從印度來的喲。你叫什麼名字呀?

大師說:“我叫福德寶。”

尊者說:“福德,福德,積聚廣大資糧生福德,汝乃一切眾生之至寶”

這樣一連說了三遍。就將一個已經嘗過了滿盛麥酒的顱器遞向大師說道:“把這碗酒喝下去!”大師思忖到:“我是比丘,又當著這麼多的人面前怎好喝酒呢?就有一點躊躇不決。”尊者說道:“不要多打妄念,快喝下去!”大師心裡想:“一切上師都知道。”就接過顱器,一口氣將酒喝完,一滴不剩。尊者就知道大師是一個能持續傳承、承受全部口訣的根器。然後尊者對大師說道:“衛巴頓巴(衛地的法師)啊!你以前得過灌頂沒有?”大師就把以前在各上師前所得的灌頂和口訣以及自己所得的三昧境界詳細稟述。尊者笑道:“哈哈!壓沙豈能出油?白蘿蔔裡榨不出奶油來呀!我是由先觀短“阿”字的拙火,才見到心之體性的,要循此修觀。你以前所學的法和灌頂並非不行,但是為了緣起的緣故,則必須得到本派傳承的加持才行。”於是尊者就依耳傳派之黃丹壇城授大師金剛亥母灌頂,並傳付口訣。”

大師依訣修持後出生了善妙覺受。但在修持的時候,大師想起從前諸上師授的法訣,對見、行、修生起了許多的想法和疑惑。於是就來到尊者面前,請求釋疑並指示,見、行、修的精要。尊者就為大師講解,消釋各種疑惑。最後總述真言乘之見、行、修要點,並特別宣說修傳派之見、行、修精要。岡波巴大師聽了之後,覺得尊者的開示的確恰到好處,於是發大精進,努力修持。一天夜裡,在洞中赤裸而修,自然生起了暖樂,在天要亮時昏昏睡去,全身卻仍(直挺不動)如石頭一般。大師繼續修持七日,暖樂自然熾盛,自然見到了五方五佛。於是岡波巴大師繼續勇猛精進,連續修持一個月。起初他看見(東方)藥師七佛,每一天需要一次呼吸就夠了,氣放出後就自然消失。(一天)下午大師持氣時見廣大之報身佛刹土,心不覺有一點散亂,俟出氣之時已經到了夜晚了。當天晚上,恐怕驚擾尊者的習定,所以沒有去稟告。次日將黎明時的一座,持氣之時見一千零一尊佛,中央釋迦牟尼佛為主尊。天明後到尊者面前,頂禮之後,尊者說到:“你不用詳細告訴我了,現在你已經確實見了本尊的面目。報身佛和化身佛你已經現量的看見了,但是法身(佛)你尚未見到。你雖然歡喜在老父的跟前修行,但是因為往昔願力感召的緣故,你應該到(西藏中原)衛地去,到那裡修行。以前(在修行上遭到的困難)我已經為你解除,以後尚會有(神通的障礙)。當你得到神通時,天子之魔會來侵犯,此時應該(對神通)極端守密。一般說來,真言乘是要秘密修持才能成就。所以你應該秘密去修持。銳根利器的人,其因地就具足大力,魔不能侵。你是屬於上根利器的人,所以邪魔是不能擾亂你的。因為你一定能夠利益眾生,所以應該聚眾弘法。”大師問:“我什麼時候才能夠聚眾弘法呢?”尊者答到:“當你能夠見到心之體性,堅固不動搖時,就可以弘法了,那時你對心性之證悟會比現在大有不同。當你心生(如是超特之證悟時)你就會對我這老父生起與佛陀無二無別的決定認識,極為堅固,無可搖動。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聚眾弘法了。還有,當氣能夠(自在的)進入指尖時,你就可以解脫氣分之障礙了。”

於是大師滿四十歲的時候,就前往地神岡波之處,想在那裡修清淨法十二年之時,看見了一位空行母,全身塗滿了炭灰,手中拿著孔雀的翅膀說道:“修十二年的清淨法,不及弘揚佛法十二年好啊!”說畢不見了。

在以後的歲月裡,大師未敢稍忘尊者的教導,而將瑜伽行者的實修風範與噶當教法的踏實嚴謹完美的結合了起來,並著作了《解脫莊嚴寶論》等,形成了以大規模僧團組織住持的名聲卓著的“達波噶舉”。這使得“噶舉”教法,從一些鮮為人知的角落裡走了出來,並且迅速地傳遍了整個雪域。即使是在後來弘法布教的繁忙時候,大師依舊是上半月閉關,下半月傳法。在傳法期間,他不只是像個穿著僧袍的俗人那樣,整天忙裡忙外,而是上半天謝客專修,下半天才聚眾授徒。大師這樣做,不但是遵循密勒日巴尊者的教導,給大家示現一個實修的典範,更重要的是,要弟子們重視思惟實修所聽聞過的經教理論。

透過卓越的大手印正見,再加上長期的“六法”實修,岡波巴大師不但獲得了究竟的證悟,而且獲得了身如霓虹、月下無影、顯示本尊壇城、顯示大小互容的重重無盡的華嚴境界,出入水遍三摩地、火遍三摩地等無量神通,藉以隨緣教化,引渡後學,“有麝自然香”。

再後來,正像密勒日巴尊者為岡波巴大師所解過的一個夢一樣,大師高廣的證悟,慈悲的教導,溫文的涵養,以及淵深的學識,像一方水草豐美、風光旖旎的廣袤的天鵝湖,吸引了無數的莘莘佛子;像法白無暇的白天鵝一樣,從雪域的四方遠遠飛來,從之教授。其後,再各化一方,進一步形成了“四大八勝”,其十二噶舉之派,影響西藏佛教即深且遠,也是最具影響力的一位共同祖師。其弘法功德,遠遠超出了師公瑪爾巴譯師與其師密勒日巴尊者。這也是尊者曾經授記的。

當時有無數的弟子,從大師的教導中得到了啟發,並因之而證得了極大的成就。其中最能繼承大師事業的就是偉大的帕莫竹巴、第一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杜松虔巴、蔡巴與絨瓦等。

於是大師滿七十五歲時,對徒眾說:“之後我在這個世間,留住的時間不長,因為親自所調伏的信徒已盡,也就是說圓滿地利益了對我有緣的信徒。各位速速受剩餘的教授去精勤實修。(如果)未來有些信徒對我生起解信或未見我的緣故而悲傷的話,使他們修學我著作的《解脫莊嚴寶論》等,這樣的話,有如親自在我面前聞法、遇見我(一樣),則毫無差別。”說完畢之後,身直,兩手做定印,並無絲毫的疼痛,於藏曆六月十五日,西元一一五三年,示現出很多不可思議的神奇祥瑞徵兆而入圓寂。七天期間入定光明法身,七天后看到出定的現象。之後大弟子們把大師的法體,用火供融化時出現了很多舍利丸,如是示現出希奇的祥瑞徵兆。 由見、聞、觸無數有情,安立於解脫道。無數的弟子遍滿十方,一直到現今,利益無數眾生,各地弘揚實修教派,因此無比達波噶舉盛行到現今。

-----------------------------------------------------------------------

今天岡波巴大師的傳記,也就是《解脫莊嚴寶論》圓滿的講完了。

本來我講的時候應該要用藏系的經書,那本書上跟各位講的話比較好。但是我為什麼用現在這一版本講呢?因為我當初跟堪布索南嘉措一起討論時,這一版本上寫了很多釋。這些詮釋都是堪布索南嘉措辛辛苦苦寫的。尤其我自己也是從這本書上受到《解脫莊嚴寶論》的教授。所以我用這一版本來跟各位開示的話,比較清楚,而且很方便。為了感恩他們,所以《解脫莊嚴寶論》和簡略(傳記),我簡單的講完了。這個過程所造作的善根和所聚集的資糧,一起回向給(以)尊貴的法王為主(的)全世界各地所有的高僧大德,(願他們)常住世間,能夠弘揚佛法,能夠利益一切如母有情,…,全世界能夠得到真正的和平,能夠消除每一個地方所發生的災難。我們一起把所造作的資糧和善根回向給一切有情,(願)一切有情能夠得到圓滿的成就,能夠消除一切業障,我們這樣子的回向有情甚至。這本書的版本,特別是堪布索南嘉措所攝集的,如果他沒有作的話,就沒有這本書,而且他這邊寫了很多清楚的注釋,所以我們還是要感謝他,感恩他,這樣的一種所造作的善根,我們發願堪布索南嘉措能夠長壽,長命百歲。

同樣,(像)剛才岡波巴大師的簡略傳記裡所講的一樣,我們達波噶舉殊勝的傳承在西藏(是)非常有名、非常普遍、很盛行的殊勝傳承。所以過去的大師們,依照這傳承修行,獲得了圓滿的成就。追隨那些大師們的、現今的我們這些信徒,也是以他們的修行方式,我們應該要遠離世間八法與時代邪命,盡心盡力用合法的方式來修行,要使成熟他人的相續,也要解脫自心修行的過程,要得到圓滿的成就。我一直盡心盡力這樣子發願。

另外,我們《解脫莊嚴寶論》的部份現在圓滿地結束了。但是一般世間的任何事情,它剛開始做的時候,大家非常歡喜,這件事情也不錯,(但)最後結束的時候,大家有點很急躁,有點不耐煩,有這樣的一種習慣和感覺。但是我們佛法,不會有開始的部份比較好而在結束的部份不好這樣的差別。佛法就是從頭到尾都是非常圓滿,沒有什麼好不好的差別。所以我們結束之後,傳授傳承上師的祈請文。口傳是為了(使)《解脫莊嚴寶論》的傳承,也就是殊勝圓滿的佛法,時時刻刻能夠持續弘揚,推廣至世界各地。所以達波噶舉殊勝圓滿的傳承也好,特別是《解脫莊嚴寶論》殊勝的傳承能夠在世界各地持續廣大弘揚,(是)為了如此緣起。

傳承上師祈請文

接下來傳《解脫莊嚴寶論》傳承上師的祈請文的口傳,特別是幾位法師請求的。

享受利他莲花生大士
薩惹哈與陸耶蔣卻等
十地自在融合之一身
祈願常住怙主噶瑪巴
戲論自在金剛持化身
觀音自在吉祥噶瑪巴
获得护持佛法圆满力
祈愿常住持幢夏玛巴(Bamboo: 这两句原文漏抄
彌勒佛與莊布嘿嚕嘎
大悲心力合一吉祥身
遍滿有情指教善導法
祈願常住世間大司徒
吉祥諸尊怙主金剛持
咕嚕攝政無比白若尊
殊勝化身南瞻部洲炬
祈願常住蔣貢上師尊
普賢大悲智慧化身之
無緣大悲十方諸淨土
甚深善巧法門自在者
祈願常住聖者攝政王
普遍成就智慧之甘露
融攝廣大如海之加持
能除六道眾生之痛苦
祈願常住勇士大自在
長壽佛於親自深方便
去除有情散心諸黑暗
湊巧安立殊勝解脫道
祈願常住怙主吉護尊
如是佛法精華之珍寶
長久護持弘揚諸大師
恭敬勝解祈願加持力
祈願遍空有情速成佛

如是,歷代父子一般祈求不入涅槃的這偈頌,是根據第十三世大寶法王著作的祈請文,再加上第十五世大寶法王著作的蔣貢康楚仁波且的祈請文,彙集至於編輯成常住祈請文。因為時代的關係,有很多障礙(不能)自作祈請文,所以保持著平等心態,接受無法自作的事實。另外諸歷代祖師的諦語和自己無錯誤的信心力,諸祖師父子能夠相和受用,曾經所發的願與善根能夠在這娑婆世界成為金剛父子,如所願圓滿一切事業,常住世間,祈願我等一切如母有情,安立勝信,于清淨的顯現。

第十七世噶瑪巴烏金欽烈多傑於佛曆二五四九年,西元二○○五年十二月四日,藏曆三月三日,於拉母切上密院編寫。

十二月四日是吉祥杜松虔巴圓寂的紀念日。

另外,這邊講的四雙八單,大相續,小相續,我們達波噶舉的傳承裡面有這樣的說法,一般我們的傳承裡面主要講四雙八單的傳承。另外,大相續和小相續,很多學者經過研究,在許多關於西藏的論典與歷史中以及諸位大成就者的傳遍裡,一直找不到這樣的一種名詞。所以到底如何我不知道,反正我們主要請的傳承是四雙八單。雖然我們講大相續和小相續這樣的一個傳承,但是這個傳承的名詞很多學者研究的時候還是找不到。各位!大相續、小相續並不用(是)大小的差別喔,這個一定要瞭解。它只是一個傳承的相續,傳承的這個持續的名詞而已,並不是大小的差別。比方我用格薩爾王的傳記來給各位說明的話比較清楚。格薩爾王的傳記裡面,他的家庭中,他伯父的兒女們稱為大相續,他叔父的兒女們稱為小相續,而他父親自己的兒女們稱為中相續。他的伯父是大哥,他父親是老二,他叔父是老三,(因此)他們的兒女們分別稱為大、中、小相續,這樣稱呼而已,並不是大小的差別。也許很接近岡波巴大師的弟子所傳下來的傳承稱為大相續,但是我不確定。以這個例子來看,剛才提到的大相續和小相續也並不是大小的差別,我們這樣瞭解。過去,達波噶舉的殊勝傳承對於整個西藏利益很大,並且以這個傳承修行獲得了不少的成就,很多有情安立於幸福和快樂。

《解脫莊嚴寶論》的傳承

那麼《解脫莊嚴寶論》的傳承是從哪裡傳來的?

當初從岡波巴大師傳到吉祥杜松虔巴,吉祥杜松虔巴傳到他二位大弟子岡策父子,這個傳承一直沒有斷,一直傳到現在。特別吉祥杜松虔巴的時候,把這個傳承推到各地廣大弘揚,所以整個西藏非常盛行,這個傳承是這樣傳來的。剛才口傳的傳承上師祈請文、偈頌的內容,主要是第十三世大寶法王所著作的二卷經書,這個經書裡有祈請文詞句,我把這些祈請文詞句一模一樣抄下來的。還有那時候夏瑪巴仁波且為他的上師蔣貢康楚仁波且著作了上師祈請文,我將這二篇上師祈請文編輯成現在這一份上師傳承祈請文。

一般在尋找上師的轉世靈童的時候,我們也有祈請上師的轉世靈童能夠很快地降臨世間這樣的祈請文,這邊的祈請文並不是這樣的。那麼這個祈請文是屬於哪份呢?這個祈請文是屬於祈請上師常住世間與轉法輪,是這樣的一種祈請文。所以這樣的一個祈請文當你的上師圓寂也好,在這個世間轉法輪也好,這是沒有關係的,反正用這個祈請文對上師請求是可以的。所以這個祈請文是請求上師常住世間,常轉法輪這樣的一種祈請文。

那麼這樣祈請有什麼好處呢?因為這個祈請文也可以屬於是一個諦語的吉祥語。諦語,就是真實語的一種吉祥語。什麼叫做真實諦語呢?我們生生世世、時時刻刻對他人講話的時候,講老實話,講真實的話,講實在話,沒有說謊,一直這樣講真實語,經過這樣一個過程,我們可以得到正語的能力。獲得正語的能力時,我們口中念祈請文,心裡想著我說的這些語是實在的,真正的,是一種真實的,勝義的,所以我說的這些內涵發願當下能夠出現。一直這樣發願的話,它決定當下能夠出現,有這樣的一種能力。所以這個祈請文,也可以說它屬於諦語,吉祥語,也就是這個上師祈請文屬於是諦語。

總之有諦語也好,沒有諦語也好,都是沒有問題的,沒有關係的。瑪爾巴大譯師、密勒日巴尊者、岡波巴大師等等,我們追隨這些大師們修行,經過很多劫裡面積聚資糧修行,(於是)才有這樣一起修行的機會。因此一起念祈請文發願的時候,他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作為一個佛教徒,依照佛法的道理,要保持著慈悲,要重視慈悲,依照慈悲修行,利益他人。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依照慈悲來進行。同樣我們依照慈悲待人處事,不然的話,我們沒有面對嫉妒、傲慢等等,反而我們把嫉妒、傲慢當作非常珍貴的,我們若是抱持這種心態還不如一個非佛教徒。這樣一直嫉妒、傲慢,保持這種態度對待別人與做事的話,那並不是修行,反而是毀滅佛法,不可以這樣子。

以前對西藏來講,因為佛法盛行的關係,佛法的精華扼要變成整個西藏地方的文化,所以如此的文化教育,應該要利益社會大眾,幫助他人。但是我們有些地方,利用這樣的一種文化和教育,表面上帶著這種教育和文化的口號,內心都抱持著分別心,殘害他人,維護自己的團體,以這樣的分別心和嫉妒、傲慢,這樣的心態來做很多事,還是對整個佛教和社會上產生了很多損害。一直這樣下去的話,佛法不久很快會毀滅。所以這個部份大家要小心,所以我們佛法和一般世間法是不能混在一起的。1:22:38

佛法裡面我們不管任何人,不管自己,都要為他人著想。不管自己怎麼樣,但是有利益他人的,有好處的話,我們盡心盡力去做。如果沒有利益他人反而損壞他人的話,也不能做。以佛法的角度來看應是如此,我們應該如理如法。但是一般世間的做法不一樣,我執的人只要對自己有利益的我當然要去做,對自己沒有利益的我都不管,最主要就是為自己而已。佛法並不是這樣子,主要是為利益他人的,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以利益他人為主。所以這二個不能混在一起。但是我今天這樣講的時候,說不定會得罪一些有嫉妒心、傲慢心、分別心強的人,但是沒辦法,我也不是針對你們講的。我是一方面提醒自己,一方面跟整個大眾講的,我並不是針對你們而講的。所以對我來說,自己平常或今天在這邊也好,常保持一個清淨的意樂和清淨的動機,不管平常修行的時候也好,日常生活裡面也好,我是盡心盡力去觀察自己的三門行為。

所以今天我這樣講,主要是為了殊勝圓滿的佛法盛行世界各地,常住世間,我就一再這樣講,主要是自己的動機是非常清淨(的),我可以發誓。但是我這樣發誓的時候,我所發誓的部份,我的真心各位也看不到。當然我在十方三世佛菩薩的面前可以發誓,我之前也講過,雖然坐在大寶法王的寶座上,我絲毫沒有生起傲慢心,也不會抱持著強大的傲慢心,更沒有認為自己很厲害的,我只是代替弘揚過去每一位尊貴的大寶法王的殊勝傳承,我是以這樣的一種想法來服侍他們,並不是因為我是大寶法王我就很厲害,我並沒有這種想法。我們這邊一起祈請傳承上師們,常住世間,常轉法輪,我們以這樣來祈求。所以我們自己也要好好修行,同樣過去的大師們,特別是每一位世世代代的大寶法王,我們要尊重他,對我自己來講,也是大法王傳承轉世的後代,所以我還是盡心盡力服侍他們的傳承,弘揚世世代代大寶法王的傳承。我們要祈求法王父子常住世間,他們的傳承能夠盛行世界各地。

編輯這個祈請文,是我自己心裡自己想起來的,並不是他人教我,提醒我的,我自己內心裡自然想起來的。

什麼叫做父子呢?瑪爾巴譯師、密勒日巴尊者、岡波巴大師,世世代代的大寶法王等等,每一代,前一代是後一代的父親,後一代是前一代的兒子。就如同父親和兒子一般,兒子要繼承父親的事業,繼續推廣父親的事業,同理我們後代都是繼承上一代上師們的傳承,來推廣到世界各地,弘揚佛法。所以大寶法王就如父子般,後一代應該要依照前一代的修行和傳承,來推廣他的傳承,是這樣子的,我們並不違背前一代的傳承。因此我們要祈求諸位高僧大德,特別是大寶法王父子。但是我們這邊所講的,過去的法王父子,不能當是父親和兒子,我們不能這樣想。只是以一般世間的父親和兒子來形容,並不是真正的父親和兒子。他是佛法上的像父親一樣的前一代和像兒子一樣的後代,這樣形容而已,並不是世俗上所說的父子關係,這個一定瞭解。所以我們祈請所有的大師們,常住世間,法輪常轉,我們這樣祈求的話有很大的幫助。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大師們沒有圓寂而常住世間的話,即使是一刹那的時間,對很多眾生也有很大的利益。因為他們修行的非常圓滿,而且他們具足圓滿的修行次第,他們時時刻刻想到的都是有情眾生。所以他們一刹那的時間裡面也對每一個有情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祈求這些大師們能常住世間,這是非常重要。

不像一般人,修行的也不好,甚至一直造作惡業,不只一天,就算住一百年,也沒有什麼意義,反而一直造作惡業,一直損害,這些大師們並不是這樣子。他們過去一直發願,為了一切如母有情,連自己的生命,財物,通通都能夠捨棄,他們一直這樣發願。所以對一切如母有情有很大的發願力以及很大的幫助。同樣過去的大師們,上師行為,他們利益眾生的時候,主要看對方而利益他人,並不是說我想做這件事,我這樣做的話才歡喜,不能以自己的觀念和自己的想法為主,主要是以他們的想法,和他人的觀念為主。利益他人的時候,應以他人為主而做。所以我們過去的大師與上師們,他們的行為是依照信徒的根器而示現,不然的話,上師獲得了一個圓滿的成就,比方他即身成佛的話,他能夠示現神通,或者各種的神變等等,因為自己有功德,有能力的緣故,而任意示現出各種的行為嗎?不可以!為什麼?因為主要看對方的根器和觀念,示現出適合他根器和觀念的行為。因此我們還是需要瞭解,所以過去的大師與法王父子們,也是依照這樣的一種適合眾生的根器和這樣的行為而示現利益有情,弘揚佛法。但是他特別的信徒和弟子非常親近的一弟子,或者具有證量的一個弟子,上師也依照弟子的根器,可以示現出特殊和特別的。不然面對一般凡夫的眾生和信徒,不能示現各種特殊的行為。一定要依對方的根器,示現出適合的行為,才能夠利益他人,對他有幫助。不然的話,還是反而損害他人。

所以對我自己來講,坐在大寶法王的寶座上,我有一個責任,過去法王父子們的傳承,把他們的傳記推廣到世界各地,是我的責任。所以我負起這樣的一個責任,對各位我自己真心真意發起一個清淨的意樂給各位講了幾位話,這是我一生中最光榮、最偉大的一件事。我自己這樣覺得。所以我感到非常非常歡喜。

總之,我希望大家盡心盡力依照過去法王父子們的修行方式,依照他們的教導,我們要護持他們的殊勝圓滿的傳承的傳記,我們要好好修行,利益眾生,我一直希望這樣子做。好,謝謝大家!

全文吉祥圓滿!

文章來源 http://www.myfo.org/showfile.html?projectid=101&username=bara&articleid=1CB42F4038C64FD2900F13C02D3D6C90

Youtube 视频

བོད་སྐད། &中文字幕

上一篇:『第23屆噶舉祈願』第5天:解脫莊嚴寶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