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新闻 | 2010年02月

『达赖基金会课程』如何開展悲心•第一天上午

『Dailai Foundation』Teachings on Compassion•Day 1 Morning

Uploaded on 2022-01-08
Last updated on 2024-02-19

時間:2010年02月19日 19 Feb., 2010
地點:印度 新德里 印度生态中心 India Habitat Centre, New Delhi, India
主办单位:达赖喇嘛普世責任基金會 The Foundation for Universal Responsibility of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点击图片切换大图/小图

應「普世責任基金會 」((the Foundation for Universal Responsibility)之邀,法王噶瑪巴從2月19日開始,連續兩天在德里給予開示。該基金會是達賴喇嘛尊者以其1989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獎金所設立的非營利性組織。法王在該基金會開示的題目是「如何開展悲心」;由於聽眾涵蓋佛教徒以及對佛教有興趣的非佛教徒,因此法王在演說中除了提供實用的長養悲心的方法外,也根據佛法緣起互依的學理,呼籲眾人開展悲心。

開示共分四個段落:上午與下午的開示,以及每段開示結束後的問題與解答。上午開示的一開始,是由得獎的電影製作人兼脫口秀主持人惹吉福.梅若查(Rajiv Mehrotra)所致的熱烈歡迎詞;梅若查先生是達賴喇嘛尊者所委任的「普世責任基金會 」管理者。

བོད་སྐད། & English translation

首先,法王以悲心是所有佛教傳承的核心、也是佛法的精髓為開場。接著,法王進一步地將悲心區分為:專注於外的悲心、與專注於內的悲心。當往外觀察到眾生的痛苦,而昇起解除他人痛苦的願望時,這是我們通常說的悲心。當往內觀察到自己的痛苦,而昇起斷除自身痛苦的願望時,這便是出離心。此兩種悲心的分別在於所專注之對象的不同。各個宗派於此二者強調的重點或異,但是,法王說道,自身的痛苦也好、他人的痛苦也好,想要從痛苦中解脫的希冀卻是一致的。

在釐清為自身、或是為他人的解脫而修行之間的關係時,法王評論道,經典中提到有三種菩薩。最上乘的菩薩是可以令自身與他人同時獲得解脫,中乘的菩薩先令他人獲得解脫,而下乘的菩薩令自身先獲解脫。乍看之下,自先解脫者似乎是違反一般人對菩薩的觀感,但是,法王解釋道,在自心尚未調伏前,就想去降伏他人的煩惱,其實是不切實際的。但若因此而認為菩薩就該放棄利益他人的話,這又是個極大的偏差。有些菩薩可能就像是我們佛法的初學者一般,認識到自己目前尚未能利益他人,但卻立下慇切的誓願,希冀在未來能夠利益眾生。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們循序修習戒、定、慧三學,以具足利益他人的能力。

因此之故,法王敦促聽眾要愛惜自己。法王強調,真正的愛自己包括要能認識到,什麼是對自己有益,而什麼又是對自己有害。這些,也都需要靠我們深入的思維與基本的分析來判斷。舉例來說,我們可能會帶著鄙夷的態度來對待他人,以為這樣是佔上風,但是這最終反而會傷害到我們自己。

雖然說只透過開展自身的智慧———特別是瞭解絕對實相的智慧,是有可能解脫自身的痛苦,但法王指出,這也僅是一己的解脫而已。做為具有道義的人類,我們無法只顧自己由輪迴中解脫出來,而坐視他人持續地在其中受苦。特別是佛法教導我們應視所有眾生為我們過去生的母親,曾以善心與體貼之心養育過我們;只顧一己的解脫是忘恩負義的行為。然而,為了能夠有效地利益他人,我們必須瞭解各個眾生的煩惱、能力、與需求。法王評論道,這需要有極大的智慧,並且,最終是需要有遍知的能力,因為眾生的數量無盡、眾生的煩惱也是無盡的。因此,菩薩為救度眾生昇起大悲心,而將成就遍知的佛果視為他們最終的目標。

至於談到我們自身對悲心的修持,由於我們目前猶身陷苦海,是無法就這樣忽視自己的情況而完全地去照顧他人。實際上,我們更應該培養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並在這樣的基礎上來照顧自己。法王以捐助善款為例來說明此點:我們必須自己有財力才能貢獻出去。同樣地,如果我們希望帶給他人利益,我們就有責任調伏自心以長養內在的財富,如此也才能利益到他人。

网页修改记录:
2022年01月08日,此处新建基本网页,放YOUTUBE视频链接;
2022年10月08日,增加中英文本和图片;
2024年2月17日,放置剪辑音频。

Youtube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