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新闻 | 2009年12月

『第27屆噶舉祈願』第八天日誌

『27th Kagyu Monlam』Day Eight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金剛座 Under the Bodhi Tree, Bodhgaya
時間:2009年12月31日 December 31, 2009
中譯:堪布丹傑、乘宗法師
報導:黃靖雅
攝影:噶瑪善治、噶瑪諾布、班瑪歐色多傑、鄭履中

大慈大悲,不能光說不練!
Kagyu Monlam Comes to a Rousing Conclusion

所謂「願一切眾生遠離痛苦及痛苦的因,得到快樂和快樂的因」,不能光是口頭說說、心裡想想,要付諸行動!

〈第一座法〉(上午6:00-8:30)

点击图片切换大图/小图
第一座法

(法王陞座主法,傳授「大乘還淨律儀」(「八關齋戒」)。

●梵文三常誦(三皈依)

●梵文《心經》

●P35〈皈依發心〉

●P39〈加被大地支〉

(念誦「信施難消咒」,大眾飲食義工所供茶與餅,稍事休息)

●P501〈十六羅漢供養文〉

●P50〈無盡有情迎請文〉

●P54〈善臨支〉、〈沐浴支〉

●P57〈淨拭支〉、〈供衣支〉

●P59〈供莊嚴支〉、〈塗香支〉

●P503〈十六羅漢禮供文〉

●P146〈懺悔支〉

●P153〈懺悔文〉

●P161〈發心支〉

●P166〈隨喜支〉一、二

●P168〈請轉法輪支〉、〈請佛住世支〉

●P170〈迴向支〉

●P180〈慈悲偈頌〉

●P188《寶行王正論》第五品

●P194〈普賢行願品〉

〈第二座法〉(上午9:00-11:00)

●《上師供奉儀軌》(另外法本)

 

●托缽行走(上午10:00):

托缽行腳,宛如在佛陀的僧團

這不只是一項活動,更是一項修持,行持僧伽威儀,

教育大眾供僧功德暨布施波羅蜜,並為大眾累積福資糧…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平等乞食,還至本處…」

這是多數佛經的開場白,是所有佛弟子熟悉的場景。尊勝的導師佛陀,帶領著僧伽,著衣、持缽,到城裡平等乞食,還至本處,用完缽飯後,數千年後還撼動人心也撫慰人心的智慧問答,接著就上場了。

為了憶念佛陀時代這種「托缽行腳,平等乞食」古風,行持僧伽威儀,教育大眾供僧功德暨布施波羅蜜,並為大眾累積供僧的福德資糧。法王依每一屆祈願法會傳統,在法會圓滿日,依佛制,舉行僧眾「托缽行腳」儀式。

這不只是一項活動,更是一項修持。僧俗二眾都得以藉著清淨的發心和行持,累積廣大福資糧。今年,在尊貴的法王子嘉察仁波切帶領下,五百位比丘、比丘尼,莊嚴的魚貫托缽,走出正覺大塔,步向菩提迦耶大街,接受沿途信眾的供養。

早已在路旁等候多時的大眾,在行進路線右側,密密匝匝圍了三四圈,都已備妥糖果、餅乾、水果等供養品(法會要求大眾,以乾糧、水果為主,不供金錢,也不供濕的食物),一一裝入沿途經過的托缽行走僧眾缽中,氣氛莊嚴而熱烈。僧眾隊伍步行約半公里,走入漫天風塵的菩提迦耶大街旁,竟然玫瑰花燦放、空氣中飄著花香、宛如淨土的鹿苑公園,結束托缽行程。

最後在鹿苑公園中的缽飯法會場地,在法王督導下,並由嘉察仁波切、創古仁波切等噶舉各大仁波切列席,五百名僧眾進行用缽飯儀式。「行堂組」義工動作敏捷地迅速為僧眾供上飯菜,然後唱頌「皈依發心」、「供養文」,僧眾做完「施食」(飲食之前,依佛制,先取用一點米飯或食物做成食子,布施其他道眾生),再開始進用缽飯。就這樣,大眾圓滿依佛制修持,僧眾完成「托缽行腳」、「進用缽飯」行持;法友也學習布施波羅蜜,以行動供養僧伽,累積福德資糧,是一次僧俗兩利的佛法教育。

〈第三座法〉(下午1:00-3:00)

(法王 噶瑪巴陞座主法,傳授「菩薩戒」)

你們要確信自己已經得到這個戒(菩薩戒)了,接著要生起一個隨喜之心(註:隨喜自己得到這個殊勝的戒),接著可以做「七支供養」(註:頂禮、供養、懺悔、隨喜、請佛住世、請轉法輪、功德迴向)。

●繼續修持上午未修完之《上師供奉儀軌》(另外法本)

(迴向後,結束第三座法)

〈第四座法〉(下午3:30-5:0 0)

(法王陞座主法,首先作酬謝功德主開示暨特別迴向)

我們要好好為施主做清淨迴向,這是很重要的事。在《方廣遊戲經》中曾提到,在《入菩薩行論》中也有記載,有許多我們可以供養、布施的對象,其中最殊勝的是僧伽;在《隨念三寶經》中也提到,在福田境、累積福德的對境中,最殊勝的是僧團,若能供養僧團,會有我們供養的功德,和僧眾領受的功德。其他許多經典都也提到供僧的利益,都提到最殊勝的供養,是供養僧團。

律典說,一個具戒清淨的僧眾作迴向,能夠使施主願望成真。所以,接受供養的僧眾,應該帶著清淨的心接受供養;供養的施主,也應帶著虔敬的心作供養;這樣兩者的遇合,是非常殊勝的。就像密勒日巴大師〈緣起心要歌〉說:

崖居修行瑜伽士,會和淨信供養主,

行者施者俱成佛,緣起心要為迴向。

當清淨的供養者,遇到清淨的受供養者,就會有一起成佛的殊勝因緣。供養者具備虔敬的心,是很難得的;受供者具備迴向的善願,也是很難得的。知道如何好好迴向是很重要的,即使供養者帶著不淨的心、煩惱的心作供養,只要受供者善心的迴向,也可以讓供養者以不淨煩惱心供養本來應得的果報,可以不必承受。這是律典中提到的。

迴向分為上、中、下三種: